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232篇
科学研究   28篇
体育   604篇
综合类   204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综合消除运动疲劳措施效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解决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科学训练问题,对综合消除运动疲劳措施的效果进行了研究。31名受试者采用综合消除疲劳措施(健身按摩椅、带式按摩机、水负离子发生器及音乐等),于训练后放松平均252±10.2min。结果表明:综合消除疲劳措施有使小腿肌肉硬度下降、血流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功能改善等效果。经对3名重点队员追踪观察2周表明,在运动量相对较大的训练周中,身体机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22.
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论述了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的分类依据及建模方法;在分析已建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标准化的运动性疲劳模型的质量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23.
对滚动轴承疲劳故障产生的机理及疲劳破损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轴承最佳游隙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24.
运动性疲劳研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性疲劳是体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对运动性疲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归纳,对运动性疲劳做个概括性的叙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对课余训练运动员疲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课余训练中,高强度、大负荷训练,仍然是训练中的主要手段和显著特点.训练后能快速消除疲劳,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主要条件,是教练员和运动员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就疲劳产生的原因,外在表现,疲劳消除的方法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6.
析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主观体验的倦态,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害的。通过探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心理疲劳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旨在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完善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7.
神经递质和调质对运动性中枢疲劳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瑾彦 《体育学刊》2002,9(6):134-137
肌肉疲劳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运动性中枢(CNS)疲劳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已提出了几种解释中枢疲劳的生物机制,其中涉及到了一些中枢神经递质和调质,就此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
运动性疲劳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四个方面(细胞内分子、细胞膜分子、细胞外分子和其他广泛存在的分子和离子)综合分析运动性疲劳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达到完善运动性疲劳机制理论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9.
EEG闪光刺激诱发试验对运动员神经疲劳评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常规EEG诊断运动疲劳的阳性率为54.54%,应用间歇性节律闪光刺激诱发试验同步记录的EEG结果表明:有运动疲劳的运动员组Alpha波幅下降29%(P<0.05),随着闪光刺激频率的加快产生节律同化的频度逐渐下降、无节律同化的阳性率上升到72.73%(P<0.001),潜伏期和恢复期时间不正常的阳性率分别为74.56%和85.46%(G<0.001),比常规EEG诊断运动疲劳的阳性率明显高。  相似文献   
30.
Although the effects of short versus long inter-set rest intervals in resistance training on measures of muscle hypertroph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several studies, the findings are equivocal and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remain unclear.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clarity on the topic, we performed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 of PubMed/MEDLINE, Scopus, Web of Science, Cochrane Library, and Physiotherapy Evidence Database (PEDro) electronic databases. Six studies were found to have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 an experimental trial published in an English-language peer-reviewed journal; (b) the study compared the use of short (≤60?s) to long (>60?s) inter-set rest intervals in a traditional dynamic resistance exercise using both concentric and eccentric muscle actions, with the only difference in resistance training among groups being the inter-set rest interval duration; (c) at least one method of measuring changes in muscle mass was used in the study; (d) the study lasted for a minimum of four weeks, employed a training frequency of ≥2 resistance training days per week, and (e) used human participants without known chronic disease or injury. Current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both short and long inter-set rest intervals may be useful when training for achieving gains in muscle hypertrophy. Novel findings involving trained participants using measures sensitive to detect changes in muscle hypertrophy suggest a possible advantage for the use of long rest intervals to elicit hypertrophic effects. However, due to the paucity of studies with similar designs,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provide a clear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se two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