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555篇
科学研究   9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13篇
综合类   18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高压电动机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电气设备之一,高压电动机故障的发生,直接影响发电厂的安全运行。本文从电动机故障情况分析,如环境、检修质量、产品质量、机械方面及运行管理等方面,减小对发电厂安全运行的威胁,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2.
在二人以上随意殴打他人并致人重伤、死亡的案件中,经常出现重伤、死亡的结果仅仅为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犯罪行为人所为的现象。对实施致人重伤、死亡行为的犯罪行为人,可以依想象竞合犯理论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对未实施致人重伤、死亡行为的犯罪行为人,应根据各犯罪行为人有无犯意联络,是否形成I临时共同故意、故意内容是否包含伤害、杀人,各犯罪人的行为与重伤、死亡后果之间是否存在相当的因果关系,或以故意伤害或者故意杀人罪共犯定罪处罚,或以寻衅滋事罪处断。  相似文献   
73.
人难免一死,但只有直面和,迢越死亡,才能彰显生命的意义。综观中西方超越死亡的观念,无论是西方的“灵魂不灭”论,还是中国的“三不朽”观,都给人以最深层次的生命关怀。而庄子哲学更以超脱的智慧让人体味到生死相通的本质,从而能以坦然、平静、豁达的胸襟对待死亡、超越死亡。  相似文献   
74.
针对无人机的特殊性以及对电机动态性能的要求,设计了一种以ARM芯片LPC2148为核心的旋翼转速控制器。首先分析了直升机的飞行特点以及原旋翼转速控制器的不足,设计基于EKF和矢量控制的新旋翼转速控制器,并对扩展卡尔曼滤波法和矢量控制的模块进行说明,且给出了MATLAB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系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5.
"贾瑞之死"是《红楼梦》中最早的死亡叙事之一,该故事单元在《红楼梦》中虽是"昙花一现",却具有丰厚的价值蕴涵。叙贾瑞痴迷于情欲,陷入色欲的泥淖无法自拔而走向毁灭,是为色迷心窍者诫之意,而这也正是贾府衰败的根由之一。该故事使王熙凤之心机、言辞,其残忍、毒辣等性格特点锋芒初露,也见其处事的策略与分寸。《风月宝鉴》提起了"家亡"的叙事主线,关涉到小说的色空观念,使作者诸多关于宇宙、人生的重大命题得到了互为表里的隐喻性互证。  相似文献   
76.
海子作为中国第三代诗歌浪潮的杰出代表,其独具个性的诗风,庞大复杂而又相对集中的诗歌意象,都有着审美和研究的价值。以往学术界对海子诗歌的研究多集中在"麦地情结"上,很少言及诗歌意象具体分析与诗歌王国的向往。通过对诗人的成长、诗歌内容、思想向度等方面的分析,重点探讨诗人笔下另一意象的集中——"王者情结",以及其与诗人的非正常死亡之间的隐秘关系,以期能对学术界研究诗人海子提供一个崭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7.
利用<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的部分数据,结合中国人口增长特点,建立了以女性为主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我国总人口、人口老龄化、未来育龄妇女人数等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78.
陈献章儒道兼综的道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献章作为明代社会变化的感受者和见证者,为救人心、救社会、重建道德主体哲学,摆脱束缚,大胆创新,实现了学术文化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向。在这种转向过程中,透过陈献章对生死、苦乐、名利、仕隐等道德文化问题的阐述,可以看出其儒道兼综的道德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9.
Abstract

We explored how practice and actual putting strokes differed between professionals and high-level golf amateurs, and how practice strokes reflected subtle differences in putting distances. We analysed swing amplitude, impact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profile of the club-head. The acceleration profiles showed that the motor control pattern of the practice stroke differed from that of the actual stroke. To clarif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utting distances on the practice stroke and to analyse how much the actual stroke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practice stroke, we conducted individual regression analyses. The practice strokes of all participan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rategies and five types by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and the slope. This implies that the purpose of the practice stroke varied among golfers. Most golfers used the individual velocity criteria in their practice strokes, which resulted in different putting distances based on their criteria. Unexpectedly, we fou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kill level between professionals and high-level amateur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mply that the practice stroke does not duplicate the actual stroke, even for professional golfers with excellent skills. However, most high-level golfers adopted distance-dependent control strategies for slightly different putting distances.  相似文献   
80.
刘肖 《新闻界》2007,(4):37-39,85
本文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这一命题产生的美国语境入手,考查它在美国语境和中国语境下各自的阐释力,进而寻求对这一命题更深刻的认识。本文认为,对这一命题的讨论和研究要有较好的问题意识,不能泛化和无条件的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