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84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素质教育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改革,其中教材建设、课程改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各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要提高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合理设置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构建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通过研究,提出了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2.
药物化学是药学领域的带头学科,也是医药专业的主干课程。它以化学和生命科学为基础,同时涉及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代动力学等多个学科,是既难学又难讲授的课程。我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拓宽学生知识面,特开设药物化学选修课。在非医药专业讲授这样一门选修课,必然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3.
学习非主干课程的意义不仅在于扩大知识面 ,而且对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有重要影响。教学实践证明 :以下几种做法能激发学生学习这类课程的积极性。 1)在教学内容安排上 :注意与主干课程的内容相联系 ,向学生提供学习专业的参考书 ;2 )在教学方法使用上 :从概貌开始 ,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和提问 ,并组织讨论 ,同时多作模拟实验 ;3)在考试方法上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4.
要培养数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转变数学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数学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循序渐进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将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渗透到一些数学主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5.
熊健 《教育探索》2007,(5):66-67
通过对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的通知》精神的理解和对全国九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情况进行的分析比较,提出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构想,即:保证公共课程,整合专业主干课程,压缩必修课程,加强选修课程,突出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66.
<机械制图>课是所有工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培养学生画图与读图能力、空间想象与思维能力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如何使<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造能力,是每个<机械制图>课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7.
《产品设计》课程依据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精神和相关要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对产品造型设计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为课程内容设定和组织的坐标。作为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通过实践项目引入、聘请资深设计师为兼职教师和行业专家参与指导等一系列的措施,实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与地区产业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68.
地方高校"大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整合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部“大土木”工程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结合地方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提出地方院校“大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的整合设想。  相似文献   
69.
传统的数学主干课程的教学应该利用数学软件的功能,将数学实验环节引入数学主干课程教学。结合蚌埠学院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在数学主干课程中融入数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并总结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0.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都要开设《电工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电子电工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工类专业所必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