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995篇
科学研究   63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53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5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众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 ,有其特指性和时代性。大众文化理论研究是一个高度语境化命题 ,移用西方理论必须要经历本土化洗礼。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批评话语的错位 ,反映在对西方批判理论的机械套用和对“中国已经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的轻率判断。这是文化自觉与理论创新意识缺乏的表征  相似文献   
42.
一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史,就是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历史,也就是这三种类型文化交替占据审美文化中心地位的发展史.笔者从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三种文化类型的特征及现状的把握入手,对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未来格局做出了总体把握和宏观描述.  相似文献   
4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带来了经济的腾飞,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大众文化通过现代传媒平台以声势浩荡之势逐渐被普通民众消费并获得了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大众文化广泛的社会基础和认同标准.与改革开放前封闭保守的一元文化相比,我国的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大众文化实现了文化的平民化、参与化和共享化,一方面消解了传统的文化规则,使人人都享有文化的权益,另一方面,使文化内部开始出现分层化的格局,带来社会文化和思想的蓬勃发展与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4.
化具有自律和他律二重性,本从化定向、消费化和化建制三个方面论述社会他律因素对化以及大众化的影响,力图说明大众化建设中要注意社会他律因素的影响,并使社会他律因素能通过大众化的自律在建设化生态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以实现大众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5.
本刊自上期推出“《超级女声》现象研究”栏目以来,得到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刊陆续收到不少对“超女”现象进行研究的文章。为继续推进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和探讨,感谢众多读者对本刊的支持和厚爱,现再刊出一组文章,从《超级女声》所体现的时代性、经典文本分析、成功要素的心理学解读等方面进一步进行研究。欢迎广大读者继续投稿,积极推进对《超级女声》现象的探讨。  相似文献   
46.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日常生活化是一个历史地发展着的过程,这并不意味着艺术的终结,日常生活有无限地向艺术运动的内在动力。其中,大众文化扮演着复杂的角色。本文试图探讨日常生活与审美、大众文化和艺术的关系,重新审视生活和艺术的联系。  相似文献   
47.
一、大众文化的产生、形成及其本质 大众文化最早出现在西方,直接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对意识形态的构建,大众对文化的创造与享有,以及经济、社会与文化之间非常复杂的关联与互动。在文化上,与之相对峙的是高雅文化、精英文化。开始,大众文化与流行文化有所区别,大众文化似乎包含更多的贬义色彩。  相似文献   
48.
合唱艺术与社区文化品位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尤其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更是关系到我国普通老百姓及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唱艺术就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和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从大众文化对浙江省农村青少年的影响人手,采用实证方法得出一下结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影响巨大,农村青少年和农村青少年大众文化接触和影响差异明显,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电子媒介应加强知识的传播,大众文化提供更多的榜样和优质偶像,传统媒体应该进行转型.  相似文献   
50.
洪美珊 《科教文汇》2007,(9X):47-48
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及中学德育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大众文化自身的特点是文化诱因,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特点是主要的主体原因,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是根本原因。在大众文化背景下,有必要对大众文化进行引导和提升,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以及对中学德育文化内涵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