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2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对训练安排比重进行总结、分析,找出了挺举落后的原因在于训练安排比重上的失衡,并且经过几年的训练实践探索,认为要改变挺举落后的现状,必须要提高挺举技术以及挺举辅助练习的训练比重。  相似文献   
72.
对抓举引膝提铃和发力阶段动作的生物力学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生物力学测试手段对108kg以上级、国家健将级举重运动员姜凯的抓举动作进行分析,找出受试者抓举动作的主要问题是:1)在伸腿前俯和引膝提铃阶段伸腿不充分,使腿部力量没能很好地发挥出来;2)由于髋关节在引膝提铃阶段过早用力,使得伸膝范围受到限制,腰背力量不能完全发挥。并针对受试者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已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从原理、实现方法、程序应用等几方面介绍了六自由度机械手.六自由度机械手作为一种机电一体平台,该机器手可以实现在空间任一点(小于机械手的回转半径范围)实现对一定重量的物体抓举的功能.其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适时修改程序以实现各种需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74.
目的:以举重抓举动作技术的快速反馈为实现目标,探索解决由于技术指标结果反馈周期过长而造成运动技术分析在科研服务中的实际效果欠佳的问题.方法:利用VICON红外光点捕获系统,同步采集抓举动作的三维运动学及地面反作用力数据并导入至自编的分析软件进行实时运动模式识别与数据修补,快速再现抓举动作的三维棍图与一系列相关的技术指标.结果:通过对两名优秀举重运动员共计20次抓举动作的反馈测试表明,所建立的抓举运动模式识别方法准确有效、反馈用时短,能满足技术训练的实践需求.结论:在红外光点捕获系统的硬件基础上开发相应的自动识别与反馈系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运动技术分析方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5.
体能训练对举重运动员而言尤为主要,因为它是提高运动员成绩的基础,因此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训练计划,更快地提高其技术动作,对教练员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6.
本文就个人看法简单论述举重项目中的抓举支撑技术。根据多年的带队训练经验,结合科学训练大纲的指导,简要分析抓举过程中支撑技术动作完成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7.
摘要:以12名专业男子举重运动员为受试者,全面分析了不同相对重量抓举练习的功率输出特点,以期为爆发力训练中抓举练习的重量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受试者在运动捕捉系统下站在测力台上以随机的顺序进行30%-90%1RM重量的抓举练习。然后,计算出人与杠铃所构成整体以及杠铃自身在各个相对重量上的功率、力等指标,再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整体与杠铃的最大功率分别出现在70%1RM和90%1RM;整体与杠铃的最大速度分别出现40%1RM与30%1RM;两者的最大力值均出现在90%1RM;相对重量对整体力的生成速率无显著影响;杠铃力的生成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90%1RM。结论:相对重量对抓举时整体与杠铃的功率变化具有不同的影响。训练实践中应根据运动项目的特征来选择适宜的负重。注重对外界做功的运动员在爆发力训练中其抓举的适宜重量应为≥80%1RM。而注重对自身做功的运动员在爆发力训练中其抓举的适宜重量约为70%1RM,但从力的角度来考虑,其训练中还应包含更大负重的抓举练习。  相似文献   
78.
主要特征点数据在抓举技术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抓举技术中的“近”、“快”、“低”、“准”技术原则,以及提铃“发力”、“下砸力”等特征是分析评价抓举技术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人、杠重心等主要特征点数据的分析,探讨其量化途径,以及简便易行的测量和分析方法,希望能为抓举技术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业余体校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发力技术训练情况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内蒙古业余体校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发力技术训练情况及身体素质训练的基本情况,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内蒙古业余体校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发力技术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
举重     
《体育博览》2011,(7X):122-122
<正>古时的举重: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古希腊人曾用举石头来锻炼和测验人的体力,罗马人在棍的两头扎以石块举重运动员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中国民族形式的举重活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时代就有记录(举大刀、石担、石锁等)。从晋代至清代,举重均列为武考项目。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的绘画记述了法老们举沙袋或其它重物来锻炼身体,这就是用举重来进行锻炼的最早的记录,运动员们用这种方法来增强身体力量,增加身上的肌肉。举重是一种衡量这种力量的大小、判定一组人中谁最强壮的方式。同体育一样,举重在军事上也用来评估士兵的身体素质。在古代中国,士兵们通常用举起一种称作"鼎"的庞然大物来证明自己力大无穷,动作同今天的抓举有些类似。大多数情况下,举重被尊为是一项壮举,这从希腊的雕塑和绘画中就可以反映出来。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一幅画描绘的是一名年轻人一手举着一块未经加工的石块,每个石块有他头的1.5倍大小。石块慢慢变成了哑铃,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它们是被去掉了击锤的铃,以使它们不会发出声。之后哑铃的形状也不断演变,直到现在更受人们喜爱的杠铃。当上个世纪号称汇集了"世界上最强壮的人"的角斗和杂耍表演在美国和英国方兴未艾之际,到1880年,正规的举重俱乐部已在德国和奥地利颇具规模。在1877年,维也纳举办了有历史记载的世界上第一个举重比赛,有些比赛项目看上去十分夸张,比如说只用中指或只用牙齿和头发来举起重物,当然,也有正规的抓举和挺举的比赛。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