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对抓举动作技术身体各环节运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三维摄像和直接线性变换(DLT)方法,获取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中身体躯干、髋、膝、踝等环节的运动学参数,并对运动员动作技术的合理性作出诊断与评价,为抓举技术的理论与训练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研究抓举动作技术过程中杠铃重心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以及身体各环节的运动特征,表明:1)通过研究杠铃和身体的垂直速度发现,运动员除李卓和唐功红杠铃垂直速度在引膝阶段存在下降趋势外,其他运动员均能在整个提铃过程保持上升趋势,技术较为合理;2)在抓举技术过程中,膝角和踝角随时间变化曲线呈现为双峰单谷型;髋角随时间变化曲线为持续增加趋势,呈单波峰。  相似文献   

2.
高抓及宽拉类练习对于训练抓举提铃能力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动作技术的方法,对高抓、宽速拉、宽硬拉等发展抓举提铃能力的练习动作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认为,这些练习动作在训练抓举提铃能力方面各有优势和缺陷,应根据训练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对练习动作进行有机组合.还应该根据练习动作存在的缺陷对其进行优化,以及提出有针对性的练习要求,才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抓举训练中提拉杠铃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提拉杠铃的技术动作、提铃能力和发力特征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的好坏.在举重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常常采用宽速拉、窄速拉、宽硬拉、窄硬拉等练习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提铃能力.因此,对8名优秀举重运动员在抓举训练中采用这四种练习方法的相关运动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速拉类练习动作中,宽速拉对抓举提铃能力的促进作用大于窄速拉.(2)在硬拉类练习动作中,宽硬拉对杠铃的提起幅度要好于窄硬拉,但在对杠铃的提拉速度上要小于窄硬拉.所以,深入了解这些练习方法与抓举提铃技术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加深对这些练习方法的认识,还能为更合理的应用提拉类练习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膝角、髋角、躯干角、杠铃纵向速度的变化,对吉林省三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动作进行分析,探讨抓举运动学特点及测试者技术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意见。  相似文献   

5.
运用生物力学的手段对河北省部分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动作进行测试分析,对其技术动作做出诊断和评价,揭示河北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特征,发现部分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技术问题,提高科学训练水平.通过对运动员抓举过程中膝关节角、髋关节角随时间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抓举过程中膝关节角度曲线成双峰,而髋关节角度曲线为单峰,但运动员在抓举整个过程中有的环节角度不适宜,应寻找适宜的发力角度.而对身体垂直重心速度随时间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运动员在整个抓举过程中杠铃垂直方向上的最大速度比较大,运动员力量能力较好,但应注意掌握好技术动作的节奏性,加强技术练习,及完整技术的节奏练习,对成绩的提高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抓举发力后杠铃在垂直方向最大速度、杠铃上升高度、杠铃上升时间和抓举不同动作阶段杠铃上升时间比、高度比和作功比这几个指标,揭示优秀男女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特征.重点研究举重运动员性别之间、不同级别之间在以上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为教练员科学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动作限制假说"是否适用于开放式运动技能、以及该假说的生物力学基础等问题,以14名北京体育大学校队队员为受试者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外部注意焦点指导促进高水平选手开放式运动技能的动作表现,而内部注意指导则阻碍其动作表现。生物力学图像解析的数据也表明,在外部注意焦点指导下,高水平选手不同动作间的髋-膝、踝-膝协调模式一致性更高,说明外部注意焦点指导能够促进高水平选手更加稳定地完成开放式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三组受试者进行测试,对其肩、髋、膝各关节(特别是上下肢)的相对峰力矩的比值进行分析比较.指出河北省少体校女子短跑运动员在训练中存在的各关节力量素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动量"的概念是游泳理论中的另一个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综合评估游泳选手的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受试者为健将级选手和体校中15~16岁专业游泳选手。研究方法包括使用了电子测力记录仪来测定游泳选手的划水动作。游泳选手划水动作记录装置是首次在这些研究中使用。游泳选手在自由完成练习时实施电子测力的平行研究。一名游泳选手系上绳索完成游泳练习,对如下参数进行了分析:力量特征、速度-力量特征、力量耐力、游泳技术(基于协调系数的计算)。根据这些数据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出游泳选手的身体素质水平。一名选手在不同阶段划水动作的力量和时间特性首次以图像和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是研究外部动力特征和流体动力学的新方法。该研究使人们能够识别一次划臂中"动量"的定量指标,而这在竞技游泳教科书中还仅是一个理论基础。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将就更多的细节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膝角、髋角、躯干角、杠铃垂直速度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李萍抓举运动学特征及技术上存在的不足,为促进和稳固李萍抓举成绩,保持该级别绝对的竞争实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短跑途中跑支撑摆动技术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高速摄影及影片解析的方法,探讨了短跑途中跑支撑阶段人体质心速度变化产生的机制及其动力过程、技术过程,为完善短跑理论、指导教学训练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前支撑阶段是途中跑重要的动力过程,优秀短跑选手支撑阶段髋角运动范围有顺时针前移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认识了髋、支撑腿、摆动腿的工作特征和作用,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吊环后转肩的动作,是体操吊环项目最重要的基本动作之一。运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方法,对由挺身倒悬垂开始的3种典型做法的动作进行技术分析,认为利用屈伸髋关节、直臂拉引环和压环3种力量结合来完成后转肩动作,能充分发挥肌肉力量,技术先进,动作幅度大,质量和规格高,优美轻飘,更有利于所连接的高难度动作的完成。  相似文献   

13.
对短跑摆动支撑技术生物力学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蹬不再是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推动力,摆动力才是提高跑速的关键,以髋为轴的摆腿技术是短跑技术的重点,正确的摆腿动作,可形成良好的着地支撑技术,突出支撑后蹬力在短跑中的重要性,势必破坏跑的周期性、协调性和连惯性,导致引入跳跃式跑动歧途。  相似文献   

14.
对投掷项目最后用力躯干三维运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最后用力动作在投掷技术中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 ,它是有机体在多种合力作用下完成的。以往在对投掷技术的分析基本是限于平面的研究 ,利用生物力学进行三维的分析研究甚少。通过在这方面对投掷诸项最后用力躯干动作的运动进行研究 ,并进行对比分析 ,阐述了最后用力躯干绕额状轴、纵轴和矢状轴三维运动的形式与特征 ,对改进投掷技术教学效果、完善技术动作概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快速伸髋在获得助跑速度中的作用;从摆动腿的快速伸髋在保持最后一步助跑速度、形成好的起跳用力结构和起跳的摆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等三方面详细论述摆动腿的快速伸髋在背越式跳高助跑速度转化成起跳速度中的作用.以期对背越式跳高的项目特征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游泳教学腿部动作是基础,通过对初级组蛙泳腿部动作教学中常见错误动作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练习和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为初级组蛙泳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跳远运动员所产生的一些错误起跳动作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起跳时摆动腿加速前摆时机的差异,是诱发错误起跳动作的主要因素。在起跳过程中,只有正确掌握摆动腿加速前摆的时机,才能在短促的起跳时间内充分发挥出最大的蹬伸力量,获得良好的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通过测试篮球运动员完成急停起跳动作的下肢生物力学指标,探讨膝关节损伤对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102名篮球专项男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Motion Analysis数字影像捕捉分析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受试者完成急停起跳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进行采集。结果:地面垂直反作用力首次峰值时刻,与无伤组相比,单侧损伤组健侧髋关节外展角增大(P<0.01);双侧损伤组髋关节屈角和内旋角及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均增大(P<0.05,P<0.05,P<0.01)。与单侧损伤组伤侧相比,健侧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减小(P<0.05)。与单侧损伤组健侧相比,双侧损伤组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增大(P<0.05)。与无伤组相比,单侧损伤组伤侧和双侧损伤组髋关节内收力矩增大(P<0.05,P<0.05);双侧损伤组踝关节跖屈力矩减小(P<0.05),内旋力矩增大(P<0.01)。与单侧损伤组伤侧相比,健侧髋关节由内收力矩转变为外展力矩(P<0.05)。与单侧损伤组健侧相比,双侧损伤组踝关节跖屈力矩减小(P<0.05),内旋力矩增大(P<0.05)。单侧损伤组伤侧地面垂直反作用力首次峰值小于无伤组(P<0.05)。结论:膝关节损伤后会出现代偿现象,具体表现为增大损伤腿髋关节内旋角和内收力矩,增大踝关节内旋力矩;增大健康腿髋关节外展角,髋关节由内收力矩转变为外展力矩。膝关节损伤后会减小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增加髋关节和膝关节屈角,减小踝关节跖屈力矩。  相似文献   

19.
对少年运动员韩非推铅球技术的节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日本松下M90型录像机,拍录韩非比赛状态的6次试掷技术.对其6次背向滑步推铅球完整动作,采用中国爱捷公司人体运动图像测量仪,采集有关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学"一元回归"处理,探索时间节奏与成绩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并进行技术分析.结论:韩非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在A.C.D.三个动作阶段呈现出时间节奏短成绩高的相关性.其滑步后左脚下压的时间节奏长虽然与成绩呈正相关,但这是一明显的错误定型.如果缩短滑步的时间,改进左腿过渡步动作阶段的错误动作定型,其铅球成绩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