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3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73篇
教育   7842篇
科学研究   1029篇
各国文化   169篇
体育   747篇
综合类   331篇
文化理论   102篇
信息传播   3621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309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462篇
  2014年   998篇
  2013年   716篇
  2012年   818篇
  2011年   913篇
  2010年   774篇
  2009年   730篇
  2008年   967篇
  2007年   719篇
  2006年   696篇
  2005年   613篇
  2004年   728篇
  2003年   710篇
  2002年   446篇
  2001年   480篇
  2000年   392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迄今为止关于张季鸾的研究章大多集中于他的“人论政”、“四不主义”等新闻思想,而对他的报业经营观论述较少,本试就他在这一方面的观点作一补充。  相似文献   
24.
中国解放区邮票在中国邮票史中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国家邮票的组成部分,而且反映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记录了革命战争的光荣历史;它是中国人民同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见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因此,收集研究区票,宣传普及区票知识,是当前中国集邮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光荣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5.
26.
史明 《精武》2004,(5):28-29
地功门不但讲究手脚并用、拿打相合、擒跌相辅,更讲究周身合一、以我为主。在技击搏斗中,手法为先,两人争斗,腕部尤为重要。故临阵御敌,首赖手腕关节的灵活运转和变化。出手用招,腕部为前锋,近身时极易被拿受制,是擒拿术中的重点擒拿目标。腕关节一旦受制于人,整个手臂即失去反抗能力。故经常习练脱腕之术,可为实战打下良好的基础,习搏击者不可不知。  相似文献   
27.
专题复习目标:1.慨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8.
韩宝轩 《中华武术》2004,(12):30-31
五行通背拳突出以理推术、以势求法、科学教学、重在“意导”的实践理念。所谓“意导”是指“人的大脑中枢神经意识支配肌体做出符合自我意愿动作的能动作用”。所以,只有强化大脑中枢神经意识的支配作用,思想才能高度集中于练拳的动作而排除其他杂念的干扰;只有神经意识充分、专注、准确地指挥和协调人体各部器官系统机能的运动变换,才能不断提高神经系统接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达到迅速、准确地传递和接受大脑对人体动作变换的信息,才能真正高质量地精练五行通背拳。  相似文献   
29.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4,(24):31-33
围棋界是一个不大的江湖,20年不过一箭之远,这片不大的江湖与不长的岁月连在一起,就串成了一段充实的围棋史。20年来,《围棋天地》是默默谱写这段胜负春秋的一支笔。从1985年围棋爱好者案头陌生的创刊号,到刚刚出版的本期杂志,20年斗转星移,《围棋天地》成为千百万棋迷的挚友。通过这个窗口,看我们所面对的世界,看为围棋倾倒的众生,一切似隔世,一切又似在眼前。在本刊迈上20年的最后一个台阶之际,我们有一种行过之后追忆往昔的冲动。谨以此文从《围棋天地》的窗口眺望历史,重读过去曾经的头条、沧桑的光影以及那些朴实抑或激扬的文字……  相似文献   
30.
陈君翎 《精武》2004,(5):20-22
大凡搏击之道,离不开控制与反控制。在拳脚交加之际,能有效地控制敌人,就能稳操胜券。在咏春拳的搏击理念中,强调逼而打之和黐而打之的心法,实则也是为了控制战局,形成一个“只有我打你而没有你打我”的良性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