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34篇
综合类   4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DARTFISH软件对国内优秀男排队伍在比赛中的进攻速度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国内优秀球队在发球速度、一传速度和进攻速度上的差异,为进一步提升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发现在发球速度方面各个队伍表现不一,稳定性和冲击力不够,一传速度上上海男排最为出色,河南男排在2、4号位的强攻极具威胁,上海男排的近体快攻和河南的后排进攻都表现出极大的杀伤力。建议加强接发球的训练,以保证快速多变的技战术实施,指出进攻体系应该全方位得朝着快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2.
排球运动是一项隔网对抗的集体项目,随着规则的修改,现代竞技排球运动向着高速度、高强度的方向发展。通过对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男排与美国、巴西、意大利、日本、委内瑞拉、俄罗斯7支世界强队接发球进攻战术扣球的统计,为中国男排在以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接发球进攻扣球战术的提高,尤其是强攻、快攻、平快掩护攻、立体攻提供参考依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3.
赵文娟 《考试周刊》2010,(24):155-156
本文作者对参加2008年在福建漳州训练基地集训的八一、辽宁、上海等八支青年男子排球队中16—18岁年龄段的45名运动员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我国青年男排(16—18岁)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成年运动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4.
采用录像统计、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排球赛的男子八强的最后八场比赛进行战术统计,定量描述了高水平男排比赛中进攻战术打法运用的数量与效果。对男排所有进攻战术打法运用的数量和效果的定量研究,能为教练员在以后的比赛和训练中选择合理有效的进攻战术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5.
对北航男排学生运动员的培养目标、招生录取、文化教育、运动训练以及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厦门理工学院学生运动员的培养作对照思考,为高校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比分析在2017年世界男排联赛上中国男排与对手在比赛中的整体技术效果、3站比赛间中国男排自身的技术效果及各站对手的技术效果,得出在劳尔教练任期的第一次世界大赛中国男排技术效果上的优势与不足,为其日后训练比赛提供数据参考和建议。研究发现:中国男排在发球、一传和防守技术效果上显著差于对手,一攻和反攻技术效果略差于对手,仅拦网技术效果显著好于对手。发现中国男排存在如下问题:(1)发球技术能力与外教战术意图不匹配,且缺少沟通;(2)一传稳定性差,顶不住大力发球冲击成为被对手制约的短板,且一传的差距直接转化为一攻的差距表现出来;(3)二传传平拉开球速度不够快,导致战术进攻意图过于明显;(4)比赛中拦网技术存在补拦意识仍不够、移动跟不上、拦一点放弃了两点的不足;(5)防守队员预判能力不够,下蹲过浅造成移动慢,从而对拦起球的保护跟不上。此外,研究还就3站比赛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得出了相应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7.
王太林 《体育科技》2010,31(4):70-73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通过拼发球来充分抑制对手接发球进攻系统、瞄准对方弱点的发球攻击、变换发球方式和性能的发球攻击、防反从发球开始、拼发球新理念:"三比一"等当今世界拼发球的新理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其在当今世界排球比赛中的运用情况进行论述,以期提高排球发球技术在比赛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并为中国排球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
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青年男排运动员体能训练后的恢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恢复是体能训练的延续;虽然,我国青年男排教练员对运动员体能训练后的恢复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把恢复措施及时间安排纳入训练计划中,但由于常用的恢复手段单一,仍以物理学手段和自然恢复手段居多,对心理恢复、中草药和吸浓度氧等手段重视不够,以至运动员的恢复效果不容乐观,有48.3%的运动员认为恢复效果不够理想,有待从多方面提高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29.
通过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优秀男排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以掌握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专项运动素质现状.根据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男排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30.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排前8名球队的非技术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中国男排队员在身高、网上高度已经达到世界强队水平,而在年龄、体重、克托莱指数、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且由于文化背景等差异导致各球队形成了不同的技战术风格.根据现有差距和特点进行了改进,以期为中国男排进入世界男排强国之列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