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481篇
科学研究   106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62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31.
中职生当前正处扩大招生的黄金期,中职生在今后的中学阶段教育格局中已是重要一环,而中职生也正遭遇性生理的基本成熟与自我意识的不成熟所带来的矛盾,本文将展开探讨中专生自我意识发展方向上的问题与危机,以期成为对策研究的路引。  相似文献   
32.
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经验的积累,我们渐渐地形成了某种惯性思维与工作方式。却不知,当以某种熟悉的方式工作与生活时,我们渐渐地失去了最初对自我进行探索的新鲜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们在用我们习惯性的防御方式来面对工作与生活。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种防御性的方式使我们不一定能勇敢地去认识自己过往的创伤。  相似文献   
33.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作家中,莎士比亚就是这样一位怀疑者和突围者,而他的《哈姆莱特》则充分体现了他关于人类精神领域的困惑和探索。文本中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诸多人物的自我意识总是处在以古希腊精神为代表的"小我"意识和以中世纪基督教为代表的"大我"意识之间的剧烈博弈当中,而且,这种博弈状态是多元、复杂、深刻和深远的,这体现了莎士比亚关于人类精神发展领域最为深刻的困惑与怀疑,他的这种困惑和怀疑是具有预言性的,对于我们今天人类精神的发展是具有启示性作用的。  相似文献   
34.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及年龄的增长,亲子间常会为了穿衣服、睡觉、玩游戏等意见不同,而引发冲突和不愉快;家长在发脾气前,不妨先了解孩子的感受及拒绝的原因,以沟通代替命令和责骂,来化解亲子间的不愉快.  相似文献   
35.
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珠算学习也不例外,积极向上的珠算学习动机是珠算练习的最理想的推动力。在就业双向选择的今天,应利用学生自我意识中的积极因素并引导学生运用自我暗示,强化学好珠算的学习动机,培养珠算练习的积极情绪,克服珠算练习的消极情绪,以提高其珠算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36.
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从整体上说发展水平是较高的,趋于相对稳定阶段,但这决不意味着大学生自我意识已经成熟和完善,还存在许多矛盾和“转折”现象。因此,引导大学生提高自我意识水平,进行自我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7.
凯特.肖邦的名篇《一个小时的故事》刻画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在表现这一进步过程的同时,作者不忘揭示女性要实现自由所面临的困难。本文通过意识对比来解析肖邦对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的描述,并探讨作者对女性获取真正自由所指出的道路。  相似文献   
38.
宋杨 《辽宁教育》2005,(11):13-14
青少年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和关键时期。其间,人的自我意识从分化、矛盾走向统一,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自我形象。而青少年在进行自我辨析的过程中,会经受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迷惘和苦恼,从而产生不少心理问题。因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解决自我认同、自我确立的  相似文献   
39.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文本人物——劳拉·布朗,联系迈克尔·坎宁安在《时时刻刻》中对弗吉尼亚·伍尔芙和她创作《达洛维夫人》过程的描写,并且结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批评理论,揭示出人物被压制的自我,在受到来自他者或是外界的刺激后,将其产生的影响内化于自身心理,从而激发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实现自我身份的回归,领悟人生存在的真谛。  相似文献   
40.
电脑的普及,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而且给文学艺术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电子书写、以机换笔、人机交互是网络艺术发展之必然。一时间,网络世界呈现出众声喧哗的局面。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拨开这层面纱,仍可追寻到网络艺术所遵循的规则。顺应时势,网络艺术主体进行自我意识重构,并彰显于网络艺术作品这一独特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