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476篇
科学研究   106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62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文章初步尝试从人的自我的角度来探求科技人性化之路径:人要着眼于“善”假外物而促动科技的生命化和艺术化,用独立灵明的自我意识监控科技对自我之身心整体及其与外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过程,以大公大我推动科技在人类内部和谐的基础上发展。  相似文献   
42.
比之于“让孩子跳一跳摘果子”,“让孩子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确实是个美丽的意象。但是,“独坐一会儿”之后,会产生同样美丽的结果吗?我不太乐观。我们的孩子,本来就喜欢独处而绌于交流,喜欢张己之个性而鄙视甚至排斥异己,如鼓励他们独坐冥思,结果恐怕将是坐而论道、各执一词、人人相轻、互相攻讦。  相似文献   
43.
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地促进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从三个方面透视了学校体育中的“自我意识倾向”。  相似文献   
44.
习得性无助感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失败和挫折,由于缺少社会经验,或其他原因,学生往往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所谓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人或动物在不断的受到挫折后而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状态,简称:无助感。”(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①这种心理状态一旦产生,就会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在做事时消极被动、缺少热情。在认识上,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有自己不如人的感觉,担心自己笨拙,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习得性无助感常以一种消极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  相似文献   
45.
武强 《河北教育》2005,(14):84-85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同时,随着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不愿意与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进行感情交流。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他们迫切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46.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存在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实效性不高。要提高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应该认真把握的。一、以人为本,强化学生的主体需要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目中无人”。这与中国传统的“社会本位”德育观有关。这种德育观将道德教育的过程仅仅视为对学生施加外部道德影响的过程,忽略了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个体的差异性。这样的道德教育,“学生只能处于接受的被塑造的客体地位,他们只能是一根根灌满了各项道德规范概念的香肠”,毫无自主性可言。因此,对学生需要的忽视和对其主体…  相似文献   
47.
具有突出的"人化"特征的希腊神话,实质是古希腊人以神秘的形式对人自身的设问和解答,内蕴着丰富的自我意识--自我生成意识、自我本质意识、自我价值意识、自我责任意识.这些意识从不同角度体现着古希腊人对自我的原始关照,并透射出人类自我理性认识的曙光.  相似文献   
48.
现代教育应当重视促进人的现代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其优良的个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体,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和聪明才智,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所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创新教育的主题,是教育价值的正确取向,是提高教育质量与人的素质的关键。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内在基础。一个人的个性一旦萌芽,就有形无形地影响着自身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小学阶段是个性形成的基础时期,教育者应把培养主体、发展个性作为这一阶段的一个…  相似文献   
49.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思想发源问题一直是其文本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代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原理框架承袭于黑格尔并更多地显露出青年黑格尔派的特征,而费希特哲学对马克思博士论文思想影响的研究一直被学界所忽视。通过对比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原子运动和费希特哲学的基本原理,发现费希特哲学基本原理中的正反合框架结构影响了马克思博士论文中原子运动三种形式的建构,并且也影响了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自我意识的内涵表现。  相似文献   
50.
20 0 2年 8月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 :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必须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注重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中学生的身心进行着剧烈地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 ,心灵深处的躁动、急盼长大的企求、高扬自我的幻想 ,这些使得他们原本平静的心田开始有了以往从未有过的振荡 ,他们开始不愿向人尽吐衷肠 ,内心世界不再轻易表现出来 ,开始锁上自己的抽屉 ,希望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 ,中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的自我封闭及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