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篇
教育   274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璀璨耀目的唐诗中 ,寄夫诗是很有特色的。透过这些诗篇 ,让我们了解到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唐代妇女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2.
赵荣蔚 《图书馆论坛》2006,26(6):358-361
文章择取唐代著名诗僧寒山、皎然、灵一、灵澈、无可、贯休度齐己等七家诗文别集,从著者生平、文学成就、结集过程、体例编次、内容要旨度版本流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沈德潜和纪昀在学批评史上一直被相提并论,二人的诗学有一致处,也有差异。相同处主要体现在对经世致用的看重,对诗教的维护,对温柔敦厚的要求;差异主要表现在道观的不同和诗学研究重心以及具体看法的不同。他们诗学的特点和他们身份的不同定位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4.
爱米莉·狄金森被公认为美国镀金时代崛起的伟大作家之一,美国罕见的文学天才,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本文拟通过分析爱默生思想在其诗歌中体现,探索其创作思想,从而使读者更好的理解她诗中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远古祖先的心目中,“歌”与“诗”是同一种文学艺术。“诗”是“歌”的内容(文学形象),“歌”是“诗”的表现形式(音乐形象),它们彼此相依、相互融贯,如同语言中词的音和义。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一种歌咏的语言艺术,无“歌”不成“诗”,无“歌”没有“诗”。因此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诗人”这一称谓至少包括以下内涵:(1)自创并演唱诗歌的人;(2)自创或改编原创作品演唱的人;(3)只创作不演唱的人。而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以激情为血肉、以语言为建构艺术、以歌咏为表演艺术的一种文学体裁。以真情去激荡语言的美化,以歌声去撞击听众的和鸣,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中国诗学发展到清末民初以后,乡土观念逐步加强。清末民初江西人胡焕有《论西江诗派绝句十五首》,用独具民族特色的论诗绝句论述了文学史上江西籍重要诗人诗作,这组诗可以看作是一部简明江西诗歌史。本文对这组诗的内容作了笺释。  相似文献   
7.
兵法是艺术。《孙子兵法》作为兵法经典,也是兵法艺术美的代表,对中国古典美学具有突出的贡献。从兵法是艺术、孙武的诗人气质、孙武的审美理想、读《孙子兵法》是审美享受等四个方面,第一次对《孙子兵法》的美学价值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不同角度考察济慈关于“诗性”的理论(下称诗性观),以期从总体上把握这一概念的深刻含义,探究隐藏在这一概念背后的美学动因。文章还从济慈的诗性观出发考察了济慈的美学观,指出对于济慈式的“变色龙”诗人来说,“美存在于万物之中”是最重要的诗歌创作原则,而向人们揭示这一原则乃是诗人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9.
当代诗歌已经疏远了人民,因而人民也就远离了当代诗坛。王学忠的诗歌,以一位平民诗人的另类呐喊,真实地反映了底层百姓的生活境遇,深刻揭露了愈演愈烈的社会腐败现象,表现出可贵的主人翁意识与忧患意识。在底层问题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当下,王学忠的诗歌,无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华诗人林幸谦诗作的独特不仅仅在于原乡迷思与边陲叙述,还表现在面对荒诞的历史境遇,机智地以语言为策略,巧妙地避开思想重负,逼近人类的生存本质,以表现人类最为内在的精神为己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