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70篇
  免费   1061篇
  国内免费   869篇
教育   3907篇
科学研究   35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5075篇
综合类   748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1篇
  2021年   511篇
  2020年   600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360篇
  2017年   390篇
  2016年   417篇
  2015年   665篇
  2014年   1548篇
  2013年   1443篇
  2012年   2121篇
  2011年   2441篇
  2010年   1699篇
  2009年   1235篇
  2008年   1503篇
  2007年   1943篇
  2006年   1864篇
  2005年   1808篇
  2004年   1511篇
  2003年   1061篇
  2002年   906篇
  2001年   790篇
  2000年   477篇
  1999年   284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体育活动对青少年智育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但对学生的文化成绩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研究分层抽样调查了广东省2499名小学生,通过测试体育运动项目一分钟仰卧起坐和文化成绩(语文、数学和英语),应用线性回归模型以校正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学校,多个年级的多个水平上,衡量体育运动能力对文化成绩的效应,并用meta分析和pooled分析综合评估其效应值的大小,最后采用偏相关系数进一步描述了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与小学生文化成绩之间的关联.二者相关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暗示了鼓励和促进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练对于提高学习成绩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摘要:我国舞龙舞狮运动从民间节气活动走向竞技舞台已20多年来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龙狮运动发展战略究竟怎样?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引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我国龙狮运动可持续性发展进程中自身强势和劣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未来面临的发展机会及外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宏观上为我国龙狮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研究表明,中国龙狮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路径:1)优势-机会组合分析表明,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扩大度发展大中学校龙狮队伍建设,提升龙狮运动在青少年中的认知能力;加强龙狮教练员、裁判员的师资培养;2)劣势-机会组合分析表明,加大龙狮科研理论体系研究力度,提升我国龙狮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并驾齐驱;利用网络+平台,加大推广和宣传龙狮运动力度;3)优势-威胁组合分析表明,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挖掘整理龙狮运动的时代内涵,加强对龙狮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工作,完善现行的竞赛制度;4)劣势-威胁组合分析表明,龙狮走市场、产业等多元化渠道,建立完善的器材标准化,弘扬龙狮传统文化。有利于把握竞技龙狮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我国竞技龙狮运动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摘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我国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政治背景下,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更好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常常面临诸如自我与他者的取舍、传统和现代的矛盾等问题的纠结。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理性分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认识上的困惑和症结,并寻求破解的良方。作者通过文献资料法,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得知利用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理论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释疑、解惑。研究结论认为文化自觉思想的提出为多角度认识和思考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帮助,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矛盾的解决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994.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基于公共体育场馆委托经营管理模式的相关理论、政策以及对多个项目的实践比较分析,提出委托经营管理模式的应用意义、需厘清的若干关键问题和发展建议,为创新体育场馆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采用委托经营管理模式运作公共体育场馆,可以减轻财政压力、提高场馆运营效率、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盘活存量资源、扩建增量场馆。指出应用委托经营管理模式需要厘清的关键问题:1)公共体育场馆的属性;2)公共体育场馆财政政策;3)公共体育场馆的服务内容;4)公益性服务的结构和价值补偿;5)掠夺性经营等。建议政府应加快制定运营方的准入、退出标准;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委托受托契约体系;构建公益性服务价值补偿的公共财政目标导向机制;协同运营方统筹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邀请运营方参与场馆设计;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995.
摘要:城市化是国家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形态发生变革的重要引擎,在体育领域,城市化进程的结束则标志着体育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型。有鉴于此,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体育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结合英、美2国的实例,详细梳理城市化进程结束后,即城市化水平达到50%背景下,城市化对我国体育人口规模、体育空间布局、体育产业结构以及体育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影响,其研究结果对于厘清现阶段我国体育发展的症结及未来我国体育改革的对策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研究认为:城市化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始终影响着体育发展的进程与走向;城市化水平与体育发展的现实水平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的时候,标志着体育将进入到一个全面转型的发展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到城市化进程过半的关键时期,城市化对体育发展方式的影响已经全方位体现出来,城市化引致的人口聚集成为了体育人口发展的基础,城市化引发的城市扩张导致了体育空间布局的整合,城市化催生的结构调整搭建了体育产业发展的平台,城市化激发的制度改革完善了管理体制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996.
在阅读和梳理中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广东省广场体育文化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通过三轮专家问卷调查,吸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指标体系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因子分析法进一步对其检验,最终确立广东省广场体育文化指标体系,包括广场体育物质文化、广场体育制度文化、广场体育精神文化和广场体育行为文化,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该指标已在广东省个案广场调查中应用,结果显示,这套指标设置合理,便于操作,适合我省广场体育文化建设调查和分析,对推动广场体育文化建设和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7.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文化的综合体现和精神家园.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校本特色课程协同发展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指出:(1)民族传统体育并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资源,更是一种传统文化"传承"教育资源.(2)开发应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促进学校体育与民族体育接轨发展,建构校本特色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实现"双赢"的基本路径.(3)构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不能流于形式,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998.
通过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数据,采用科学计量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被引频次排在前500名的体育期刊论文从自主论文、合作论文、机构、作者、期刊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了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趋势及研究热点,揭示了体育科学领域研究规律,为体育学科发展及学术影响力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论:体育科学高影响力学术论文呈弧线变化;自主论文占主要地位,有待进一步开展地区间合作和交流;体育院校及机构是体育科学研究的核心单位.  相似文献   
999.
摘要:深入了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困境,探寻基地走出困境的超越对策,能有效发挥基地功能,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超越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审视与深入探讨。研究表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在组织结构、运作方式、活动形式、质量评估等方面存在着组织结构缺失、管理权责不清、活动单一僵化、评估流于形式等现实困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要走出当前困境,需要从现实问题出发,把握文化传承根本,合理再造基地发展理念,转换基地发展目标,完善基地组织结构,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基地的作用,并在加强基地组织建设,明确管理权责的基础上,构建基地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以跨学科的视野阐释和分析中华龙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从生态适应的角度,纵向梳理了中华龙舟文化的发展历程,认为中华龙舟文化的起源、演变及传承等整个发展过程均是生态适应的结果。主要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3个维度,分析讨论了中华龙舟文化演变过程中的生态适应问题。研究认为:自然生态促进了中华龙舟文化区域性的演成,并赋予其地域性特征;社会生态促使中华龙舟文化服务于政治需要、社会教化和社会整合;而文化生态促进了中华龙舟文化与他文化的横向交流和融合。同时还认为,面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的不断变化,当前及今后的中华龙舟文化都会通过不断的自我调适来适应所处生态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深对中华龙舟文化发展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拓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