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212篇
科学研究   19篇
体育   1287篇
综合类   540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论运动员的社会保障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运动员的风险状况及其经济保障的薄弱性,其次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再次对相对独立的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质疑,最后是文章的结论,指出应向运动员提供多层次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92.
以日本一所大学406名运动员为对象,实施了含有5个测度的竞技动机量表(CMI;叶平,1993)。性别×项目×运动经验年数的方差分析显示了下述有意义的差异:(1)男子在获胜愿望和娱乐这些CMI测度上的分数高于女子;(2)集体项目的运动员在获胜愿望、社会承认和娱乐测度上的分数高于个人项目的运动员,在自我挑战测度上的分数低于个人项目的运动员;(3)运动经验年数多的运动员在获胜愿望测度上的分数,高于运动经验年数少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93.
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对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实施长期、系统的科学监测,以便在重大比赛前科学地调控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是体育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心理学等研究方法,研究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特点和规律。研究认为,1)运动训练的科学监测包括身体机能诊断与监测、运动技战术诊断与监测、心理状态诊断与监测等多方面。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主要采用生理机能指标、血液指标、激素类指标、免疫学指标,结合训练过程分析训练前、后的身体机能变化特征,准确地评定运动负荷和训练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优秀运动员运动技术诊断主要采用影像测量与分析、力学理论分析、力的测量与分析等方法,对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技术优化,解决运动员的技术训练问题,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在优秀运动员心理状态评价上,根据运动专项的不同,心理状态诊断和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心理与神经疲劳状态、注意力水平、专项认知水平、心理技能水平、比赛心理兴奋点的状况、团队凝聚力等;2)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主要是指:根据训练目标和相应的训练计划,运动员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其竞技能力在比赛期间所出现的相对最高和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竞技状态的调整研究主要集中在训练经验和实验测试两个方面。研究重点介绍建立个体最佳竞技状态模型、赛前运动负荷调整、合理膳食调配与营养补充、竞技心理状态调控等方法;3)中国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研究特点表现在3个方面:注重优秀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形成科研团队进行综合性研究和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94.
优秀羽毛球运动员选材至今没有完整、系统的研究模型。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专家咨询、改革实验测试方法以及大样本测试,概括了羽毛球项目的制胜规律;从新的视角论证了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各子结构之间的关系;量化了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中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选材模型。  相似文献   
95.
运动员职业声望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运动员职业在辽宁省运动员群体和辽宁省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前人关于职业声望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两套问卷,针对辽宁省运动员群体和辽宁省公众展开调查,所有调查数据输入微机汇总后,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进行处理统计分析.结论:辽宁省运动员对其自身职业的评价高于辽宁省公众对运动员职业的评价.  相似文献   
96.
运用文献综述、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武汉体育学院等4所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和湖南、湖北、四川、北京等10个省、市的高校科研人员、教练员、领队及管理人员就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行为的方式、动机、现状、特征、发展趋势等进行实证研究,综合评价近来中国竞技体育反兴奋剂斗争的成效.  相似文献   
97.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pacing profiles and packing behaviour of athletes competing in the IAAF World Half Marathon Championships. Finishing and split times were collated for 491 men and 347 women across six championships. The mean speeds for each intermediate 5 km and end 1.1 km segments were calculated, and athletes grouped according to finishing time. The best men and women largely maintained their split speeds between 5 km and 15 km, whereas slower athletes had decreased speeds from 5 km onwards. Athletes were also classified by the type of packing behaviour in which they engaged. Those who ran in packs throughout the race had smaller decreases in pace than those who did not, or who managed to do so only to 5 km. While some athletes’ reduced speeds from 15 to 20 km might have been caused by fatigue, it was also possibly a tactic to aid a fast finish that was particularly beneficial to medallists. Those athletes who ran with the same competitors throughout sped up most during the finish. Athletes are advised to identify rivals likely to have similar abilities and ambitions and run with them as part of their pre-race strategy.  相似文献   
98.
Paralympic throwing events for athletes with physical impairments comprise seated and standing javelin, shot put, discus and seated club throwing. Identification of talented throwers would enable prediction of future success and promote participation; however, a valid and reliable talent identification battery for Paralympic throwing has not been reported.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talent identification battery for Paralympic throws. Participants were non-disabled so that impairment would not confound analyses, and results would provide an indication of normative performance. Twenty-eight non-disabled participants (13 M; 15 F) aged 23.6 years (±5.44) performed five kinematically distinct criterion throws (three seated, two standing) and nine talent identification tests (three anthropometric, six motor); 23 were tested a second time to evaluat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Talent identification test–retest reliability was evaluated using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 and Bland–Altman plots (Limits of Agreement). Spearman’s correlation assessed strength of association between criterion throws and talent identification tests. Reliability was generally acceptable (mean ICC = 0.89), but two seated talent identification tests require more extensive familiarisation. Correlation strength (mean rs = 0.76) indicated that the talent identification tests can be used to validly identify individuals with competitively advantageous attributes for each of the five kinematically distinct throwing activities. Results facilitate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understudied area.  相似文献   
9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优秀运动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组织及其实施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总体表现良好,但需加强文化与专业知识学习;不同性别运动员对组织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评价无显著差异;不同级别运动员和不同学历运动员对组织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评价差异明显。建议:组织管理部门应尽早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动员,帮助运动员认识自身优、劣势;应持续提高运动员自身文化水平和个人运动技能水平,缩小不同运动等级、不同学历运动员对于职业生涯管理的认识差距。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运动员稀氧区域训练对肌肉纤维耐久力的影响。方法:分析18名运动员在常氧和高原低氧(模拟海拔4500 m递增负荷运动时,低氧通气反应速率、最大摄氧量以及最大耐力持续时间三个肌肉纤维耐久力评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高原低氧训练时运动员低氧通气速率和最大耐力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常氧对应值,高原低氧训练时,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低于常氧对照组。高原低氧训练组,运动员在4个不同功率等级低氧通气速率,均高于常氧对应值,低氧通气速率在50%、75%以及100%最大功率时显著高于常氧对应值,最大摄氧量在各相对功率等级中,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员的低氧通气反应速率在高原低氧训练组至75%最大功率阶段降低,在75%至100%最大功率阶段基本保持平稳上升,不同相对强度下低氧训练组运动员最大摄氧量较常氧对应值显著降低。结论:高原运动训练下运动员肌肉纤维耐久力增强,疲劳时间降低,可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