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95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生命意识是指人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摄取、解读、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在教育论的范畴里.学生的这种生命意识就是优良的品格、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觉。  相似文献   
52.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一直热切关注并指导共青团工作.他关于共青团工作的思想对于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3.
在现代的学术词典里,人文科学还是一个学理内涵未定的字符,但在古代的文化典籍中,人文与科学却是两个逻辑要义明确的概念。通过对人文与科学各自的本义追溯,分别论述了人文的教育论缘由与科学的知识论传统,并且试图通过对古代人文和古代科学的历史再现,以揭示人文科学的人本主义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从价值论视角探索了人文科学的理性构建。  相似文献   
54.
正导课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精彩的导课艺术,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需要,自然地进入教学情景。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提问、歌曲、故事、实验、设疑悬念、多媒体等方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一、提问导入,简单明了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置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关键,恰当的问题可让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感觉,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教师通过提问"投石问路",既能了解学生对  相似文献   
55.
正一、引言熊川武先生在《理解教育论》中指出:尽管在总的教育目的上,理解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和现行教育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在具体的教育目标上,它们有明显的区别.理解教育自始至终让师生更好地筹划并实现生命可能性,使他们的生命意义更加丰富.而国际理解教育与现行教育都只发展学生,基本上不考虑教师的发展,这是与理解的精神不大相符的.因为理解除了发生在理解主题自身之外,不可避免地发生在理解主体即教  相似文献   
56.
潘银 《教育文汇》2014,(15):27-2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492页)现代课堂的转型也在力求向着叶老所提出的“不需要教”的教育愿景努力着。如何才能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之境呢?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达到“不需要教”之境,必须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理想。  相似文献   
57.
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是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教育学的永恒主题。从人的发展的不同角度,学者们提出了教育要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等。桂建生、胡国强的新著《人的发展教育论》,独辟蹊径,从人的终身发展的宏观背景来审视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树立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  相似文献   
58.
论毛泽东的农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托广阔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对毛泽东的农民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理论分析。文章认为:在毛泽东的农民思想中,其动力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教育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程度的创新,而改造论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沿袭与继承。因此,毛泽东的农民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但在整体上没有达到更高层水平。笔者通过毛泽东的农民思想在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实践运作的分析得出结论:毛泽东的农民思想是一个双面复合结构体——一方面富于独创性,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充满保守性,随心所欲。为此,我们应当把毛泽东的农民思想作为一面镜子,自己反省自己。  相似文献   
59.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论主要来源于其长期的教学实践,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对象的所谓“材”,是个体诸方面因素的综合,孔子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学生的性格,他还注重分析了了解学生的智商,学习的进度,志愿与兴趣,专业特长等各个方面,掌握学生的这些个人特点,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相似文献   
60.
生态文明观照下的公司社会责任思想的演化,必然落脚于绿色责任,而绿色责任与绿色高职教育会在影响与反影响中实现共生共赢。“绿色职业+绿色技术”的科学而动态的组合。就成为构建绿色高职教育新体系的根本基石,前者代表着新方向,肩负着新使命;后者则彰显新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