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6336篇
科学研究   299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50篇
综合类   386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28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700篇
  2013年   535篇
  2012年   582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669篇
  2009年   632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485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现象,隐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思想之间的交流,是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隐喻是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而单独存在的。  相似文献   
52.
胡春芳 《文教资料》2006,(21):140-14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手段,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本文通过分析从词典中收录的含UP和DOWN的词语的意义,力图揭示它们的隐喻拓展意义及其认知基础。最终得出的结论有两点:(1)英语中较好的事物通常被视为UP,而较不好的事物通常被视为DOWN(2)英语中常用UP和DOWN来构建四个目标域,即数量﹑社会等级﹑状态和时间。  相似文献   
53.
英汉语在“时间是空间”、“时间流逝是运动”、“时间是金钱”、“时间是实体”等主要时间概念隐喻及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中虽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来源于英汉不同的认知和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4.
伴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尤其是文化活动.为了加强中外交流,全面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开始重视对英汉谚语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其背后的西方文化的深层探究,这就进一步表明了谚语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价值.因此,本文对概念隐喻视野下关于女性的英汉谚语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进一步深入探索了英汉女性相关谚语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55.
转喻为概念现象,其本质是理想化认知模式中的部分可以转喻地激活整体,整体也可以转喻地激活部分。本文从音系、词汇语义、词汇语法、构词、语法、语用等方面,通过事例进行论证,强调指出转喻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方式,存在于语言的任何层面。  相似文献   
56.
"晒"是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汇,在词义演化过程中,"晒"的隐喻性语义演化不仅能体现出词义辐射型的优势,各种引申义能直接指向"晒"的基本义,而且发挥了连锁型的优势,加强了各引申义之间的紧密联系。"晒"的不同语义之所以能纳入到统一的语义框架中,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异的同时又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可通过仙人掌发展模型进行分析,显示了词语语义链发展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57.
《人鼠之间》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一部中篇力作。小说中一连串密切关联的隐喻对于主题的深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作品标题、人物莱尼、死老鼠、老狗等几个关键性的隐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8.
批评隐喻视角下的隐喻是实现身份建构的话语策略。本研究以2015奥巴马国情咨文为语料,研究话语者如何受交际目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运用话语策略实现自己的身份建构。分析表明: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通过隐喻构建了自己作为国家安全的守护者、发展的引导者和成长的看护者,而这样身份建构的背后是由政治目的所驱动,这为凸显隐喻、身份建构与政治目的之间的互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59.
人们在给事物命名时使用了大量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相似性是其运用的依据,相似性由具体指向具体或由具体指向抽象的指向方式与人类的认知习惯是相符的。根据凸显现的解释,隐喻思维具有相对性。泛人类经验与民族思维定势的综合影响,使得隐喻思维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并存,反映在事物命名上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60.
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而现行的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因此需要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