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229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9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于2006年8月8日~11日在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主办,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承办。归纳起来,本次年会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于当前报告文学创作现状的分析;二是对于创建报告文学独立的话语方式及理论体系的思考;三是关于报告文学边缘化与中心化问题的论争;四是对于报告文学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责任承担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13.
新技术革新和法律环境的逐步成熟为电子文件管理的纵深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电子文件管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自下而上的理论准备和技术落地等关键问题。通过分析档案对象管理"从数字到数据""从可读到可信""从要素到空间"三大演变趋势,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而从三个方向提出了应对举措:即构建相对完备的理论框架、构建面向三态的规范体系和构建面向实现的行业生态。档案信息化在实现档案工作从模拟空间向数字空间迁移的过程中,需要电子文件管理的理论创新突破并提供引导。"三构"设想的提出,对电子文件的未来发展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了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论文采用理论思辨法与文献研究法,探讨了图书馆学话语体系建构与理论创新的动因;考察了图书馆学科话语体系建构成绩不足、理论创新能力薄弱的现状;提出为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图书馆学界应遵循立足本土、扩展视界与继往开来的原则,结合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重新定义或审视图书馆的性质与其服务内容及对象,以图书学、阅读推广活动、数字人文、后现代图书馆学等作为新的理论生长点,思考图书馆数字化的所长与所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马建忠和胡适分别于1894年和1914年提出的“善译”翻译观为基础,探讨其理论意义。首先,对现今研究“善译”观的某些观点予以驳议;接着,对比马胡二人“善译”观中的主要思想,指出它是关于译者中心论的理论模式;最后,从中国传统哲学中追溯‘‘善译’’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图书馆学的解释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书馆学是以社会系统中图书馆事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对图书馆现象的本质、内在联系、社会功能、发展规律等方面认识成果的系统化和理论化。这种系统化和理论化过程就是对研究对象的理解与解释过程。理解与解释的关系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关系。解释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引入为图书馆学研究带来新的活力。"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致和辩证统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也是图书馆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和原则。这三个层次构成图书馆学解释的宏观结构。  相似文献   
17.
论文论述了分类法、主题法、分类主题一体化法以及本体论等知识组织方法的系统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岁末,青年学者汪冰博士的专著《电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原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电子图书馆的学术专著。该书共分7章,内容涉及电子图书馆及其相关概念、电子图书馆产生的思想基础和现实背景、电子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涵义和重大意义,并论述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0.
《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5,18(4):583-595
The concepts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team identification have been researched heavily over the last half-century. However, scholars have failed to specifically examine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among sport employees. We develop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of sport employees, coined Sport Employee Identification (SEI). We conceptualize SEI as an amalgamation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team identification in which sport employees are both external (fans) and internal (employee) members of the sport orga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I model is based on related theory and further ethnographic data are collected over a four-month period within an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 fundraising department. Implications for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and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