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6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把爱留住     
正~~  相似文献   
62.
《3.15百姓热线》是济宁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 2000年3月30日创办的一档以“坚持喉舌作用,宣传方针政策,关注百姓生活,为民排忧解难”为宗旨的热线互动栏目。几年来,栏目在探索中创新,在创  相似文献   
63.
徐雁 《图书馆》2005,(5):46-50
在我国近现代图书馆学史上,早年来华服务的美国图书馆学家克乃文(Herry C lemons)和韦棣华(Mary E lizabethW ood)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通过纪念克乃文在金陵大学首开“图书馆学”课程,回顾了我国早期图书馆学家在业务人才培养和图书馆事业方面的贡献,比较了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与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的课程设置,热切呼吁了以“读者为本,书籍至上;学贯古今,术通中西”为精神特征的中国图书馆学优秀教育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64.
当龙应台博士于1983年8月学成返台,并于两年后在尔雅出版社结集问世《龙应台评小说》,引起文坛广泛关注之时,柏杨的一段尘封记忆被勾了出来:三十年前,便有人呼吁:台湾需要严正的文学批评!而且也曾有人看上了我,要我写一点书评。我当时就誓死不从,盖中国人的自卑感奇重,什么都受得了,就是受不了批评。一旦被批评,立刻血海深仇。而且“人”和“事”也分不清  相似文献   
65.
在唐浞(笔名陈洛、迪文等,1920-2005年)成长为著名的印象型诗评家的道路上,刘西渭的文学评论对他的写作发生了两次极其重要的影响。1945年秋天的一个黄昏,在战时浙江大学分校所在的龙泉山谷的溪流边,正在学习英国文学的大  相似文献   
66.
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版本文化丛书》旨在揭示我国版本研究的当代水平和最新成就,以拓展人们的版本学视野。它为传播版本文化知识,提升人们的版本文化素养,作出了新的尝试。现代版本学不仅贯穿在一个人读书、求知、治学的全过程,而且对于当代图书文献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67.
徐雁 《中国编辑》2006,(2):76-79
书籍的封面和封底,雅称“书衣”,原本是用来保护书芯子的。倪墨炎先生说过:  相似文献   
68.
徐雁 《图书馆》1998,(5):69-71
买书难遇盲书贾,管教仍然老教官。芸香浓处多吾辈,广觅同心叙古欢。这是近代著名藏书家伦明在其《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中专咏清末学者叶昌炽的一绝。去年是叶昌炽(1849-1917)这位乡前辈结撰的《藏书纪事诗》初版行世100周年的纪念日,也是在毕生忧患中奋...  相似文献   
69.
走进艺术园地,就会发现好的一出戏、一部电影、一首歌或一段音乐和一个舞蹈,它们除了让人们得到一次艺术享受外,还必须起到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艺术的社会作用是通过对人的意识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实现的。艺术是先影响人们的意识而后影响实际社会生活。就是说,艺术不是直接改造社会现实,而是通过对人们的意识的教育和改造,进而改造社会现实本身。这是艺术的社会作用所必经的途径。同时,对于创造艺术的艺术家们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艺术家本身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的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70.
阅读与人生——在南京市民学堂的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今天的话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关系到每一个城市的文化。无论哪一类人,都离不开“阅读”。为什么?因为“阅读”是使人生走向光明前途,使我们的人生插上理想翅膀的重要工具。如果离开了“阅读”,我就没有缘分与大家面对面;如果离开了“阅读”,我个人也不可能从江苏太仓的家乡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读书,又从北京大学到南京大学来教书,也不可能作为讲座“专家”来给大家讲“阅读”。接下来,我将与各位交流我多年来有关“阅读与人生”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