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549篇
科学研究   77篇
体育   49篇
综合类   8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创新教育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先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经济时代发展要求,教育应该更新观念,转变教法,加强人文教育,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体系,落实"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大力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2.
阁揆三载,总理“亲民”,已是深入民心。今年两会,温总理答记者关于中国教育问题时,给这一形象,再添浓墨重彩一笔;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要使中国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这一宣示,赓即引发强烈反响,许多人呼吁:亟应使这一“平民教育观”成为指导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63.
应"21世纪阅读总动员"行动之邀,郑渊洁来我校作了题为《让我们一起想象极限》的读书报告会。报告会前一天晚上,笔者拜会了这位久负盛名的童话大王,除了谈阅读、谈写作,更多的是谈人生、谈教育。郑渊  相似文献   
6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教育观”.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内容、目标选择、实现途径以及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都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人本教育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本质要求,是学生成才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脱离“人本教育观”的种种表现.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教育观”的观念体系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和谐教育观,主体性发展观。  相似文献   
65.
我把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境界不同等问题提出来,与大家讨论,去唤起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教育观。同学们对人文学科课程的性质有了新的认识,求知、好学的兴趣大大提高了。  相似文献   
66.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五 个新观念,即面向未来的时间观,面向社会的空间 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观,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 人才观,坚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创新教育观。一 所学校能否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核心的东西是 科学管理。为此.我们要着眼于以下五个方面的管 理。  相似文献   
67.
秋瑾在短暂的一生中,十分关注女子教育问题,将争取男女教育平权,通过教育提高妇女的政治觉悟作为长期奋斗的目标和妇女解放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她痛陈妇女所遭受的种种束缚,提出了“自立”、“学艺”、“合群”的教育主张;她重视报纸和演说对妇女政治启蒙教育的效应;她积极鼓励女子留学,并把留学与反帝爱国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她还热心倡导女子体育。秋瑾是近代对女子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第一位女性。  相似文献   
68.
张謇的大教育思想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教育思想的最大特色是以实业为依托,以国民教育为中心,通盘考虑,整体规划,不断创新,全面发展,他自始至终高举“教育救国”的大旗,大力创办近代教育,促使南通建成了以师范教育为本的普通教育体系,以生计教育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大众教育为目的社会化教育和救助弱势群体为主的慈善教育,这种具有近代意义的大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9.
教育学界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教育本体论问题本身具有不可消解性,即“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内在地反映了人类本性的历史性和永恒性的统一。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追求教育有无“本体”或“本质”,而在于对教育“本体”和“本质”的追问方式。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自身的贫困,教育本体论并不能有效解决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问题。在终极价值上,当代教育哲学就是教育本体论;在次级反思的层面上,教育哲学就是教育观;在当下中国现实中,这种教育观就是主体性教育观。  相似文献   
70.
教育的生命观就是把学生作为“人”的一种真正的存在,强调生命是一种存在。这种存在具有三个特点:第一,生命是整体的存在。它是一一种包括生理、心理、物质、精神、行为和认知的整体存在。在任何一种活动中,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方式参与和投入的。第二,生命是有差异的存在。“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个体在心理、情感,志趣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第三,生命是发展着的能动的存在。不能把学生当作是接受的机器以及灌输的对象,学生能自主地选择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