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扫描2007年度图书馆学界所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针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知识自由与信息公平、图书馆学教育研究、图书馆法治、信息组织、数字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用户研究、图书馆2.0和社会阅读等10个方面的研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研究述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关于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了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研究的不足以及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3.
略论20世纪中国文献学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论述20世纪中国文献学者群体特征形成的原因,即新材料的发现为他们的文献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条件与课题,典籍的大量流失促使他们收集、整理、影印文献,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使他们视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后列举40位已故的重要文献学家,并简要分析其学术背景。  相似文献   
4.
马敏与朱英都是我“文革”以后的学生与同事,但他们从事的商会研究,却是我“文革”以前即已着手筹划而终于被迫中辍的课题。因此,他们合著的《传统与近代的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得以出版,帮助我了却了一桩多年未了的宿愿。记得早在1964年春天,为了筹备“中国近代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委员会”计议中的有关资产阶级调查项目,我随同杨东莼先生前往天津,有幸看到收藏完整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天津商会档案。同行的北大邵循正教授当时即有感慨,再三向我强调社会集团研究的重要性。邵先生属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都知道,“振兴中华”这一激动人心的口号,是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最早提出的。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孙中山始终认为要振兴中华必须认识国情,并且为认识中国国情、改造中国国情奉献毕生的精力。有些西方论者往往把孙中山描绘成为一个昧于国情的海外流浪者,讥评为只知照搬外国理论和方案的空想家。殊不知孙中山从一开始便注意从国情出发,并且力图把西方的进步政治方案与中国的社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他常常教育自己的信徒,要研究清楚三民主义“是不是合乎国情”,而引进西方富强之道则必须比较中外国情的差异。(《三  相似文献   
6.
文献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自2000年以来的中国献学研究的成就,并对中国献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4亚东图书馆与章士钊在汪孟邹的名人朋友中,章士钊是其中之一。从亚东的全期历史来看,章士钊与陈独秀、胡适一样,对亚东的影响至为深远。最突出的一点是,亚东人出版认真,不肯苟且,对读者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我称之为“亚东作风”,其形成就有章士钊等人的督促之力。对此,汪孟邹本人也直言不讳。众所周知,章士钊是反对文学革命的主将之一,而亚东在“五四”时期,高奏新文化运动的主旋律,在文言白话孰是孰非、孰优孰劣的争论中,亚东坚决地站在了陈独秀、胡适等革命派一边。在出版领域,亚东首举义旗,充当白话文运动的急先锋,出版了一大批白话…  相似文献   
8.
2009年4月3~5日在西安召开“清明·民族感恩: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迎接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本期选刊五篇论文,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9.
永远的怀念     
去年秋季以后,李宗一、黎澍、陈旭麓三位同行学者先后猝然逝世,这是史学界,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重大损失。三人之中以李宗一同志年纪最轻,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他与我曾同往日、美参加国际会议,其勤奋好学、诚朴待人给中外学者留下深刻印象。前不久,我接到张朋园兄自台北南港来信,也说:“最近突然接获李宗一逝世的不幸消息,以他那壮硕的体格,惊讶不已,难于相信!年初他替我找到民国修云贵两通志,铭感五中,无以为报,只有等将来至其灵前一哭!”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张舜徽早年(40岁以前)著作的介绍,以便对张舜徽学术思想与学术风貌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张舜徽早年著作有三部:《广校雠略》、《积石丛稿》与《旧学辑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