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2005~2008年各省区基础教育领域作者的研究性学习文献发表数量,计算每万教职工发表文献篇数,作为研究性学习开展水平的绝对指标;用各省区2000~2004年基础教育水平的评分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提出研究性学习开展水平的相对指标.论证选择上述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运用绝对指标展现各省区研究性学习开展水平及省际差异,运用相对指标评价各省区研究性学习相对于其基础教育水平的状况.通过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的组合、研究性学习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组合确定开展状况的省区类型,探寻造成省际差异的原因,并对其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伦理多元和权力改革的形势下,领导范式已经逐渐由原先强调理性、科技、线性、量化转向重视意义、价值、道德、人性、共生。本文在阐述“转型领导”的涵义及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转型领导”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强调领导作为一门艺术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提问经常是可爱有趣的,它们记录了儿童求知的生动创造过程,虽然问题充满稚气,但稚气却中包含着最有生气的活动和精神,包含着智慧种子的萌芽和源泉。在学前教育中,儿童提问教学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情绪障碍对儿童的生活、学习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回顾儿童情绪障碍研究的发展,发现从1980年以后,相关研究逐渐增多,治疗模式也逐渐不同。情绪障碍治疗存在着药物、行为和认知等不同的取向,其背后都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也都有其实践的指导价值。由于儿童特殊需要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不能片面地强调或排斥某一治疗取向。因此,情绪治疗的取向逐渐从单一向多元整合型发展,强调三者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该文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儿童情绪治疗的两大策略,即自我导向策略和阅读治疗策略,可以帮助儿童情绪教育作理论上与实践上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从关照生活世界中的儿童出发,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儿童是教育的对象”、“儿童是教育的目的”这些基本的本质规定。尽管儿童生活世界与成人之间的关系多有所逗递,但始终却没有脱离“成人宰制儿童”的阴影。让我们正视儿童所面临的处境,并进一步反省当今儿童的“生活世界”。惟有拨开其迷雾和锁链,儿童的“生活世界”才能得到真正的彰显,儿童的“生活世界”才能回到“原初”状态,才能“敞亮”起来。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年轻的课程,它对指导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但目前各学校普遍采用的"管理小组+指导教师+课外开展"的实施模式存在许多教师方面的问题,影响课程的发展.构建了以研究性学习任课教师轮岗制为基础的"备课组+指导梯队+课堂教学"的实施模式,解决了制约课程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儿童提出的问题,其实是最本初的,也是最重大的,是终其一生未必解决得了的问题。提问反映儿童最真实的声音,是生命个体内部矛盾的真实反映,表达了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假如我们跟踪某一个儿童,将他/她某个维度的提问用时间的链条串起来审视,我们会看到个体提问生动的演进过程。重返问题世界,就是要唤回被遗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经济、伦理多元和权力改革的形势下,领导范式已经逐渐由原先强调理性、科技、线性、量化转向重视意义、价值、道德、人性、共生。本文在阐述“转型领导”的涵义及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转型领导”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强调领导作为一门艺术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学校德育的呼唤:关爱生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育的根本目的是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但是随着知识的传播在教育中空前的凸显,掩盖、遮蔽了学生主体,导致了容器观、量化观、功利观、工具观的倾向。关注人性的发展,倡导以人为本,这是当代德育的特征,道德教育重返主体世界的意义在于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其回归方式为对生命的关爱。  相似文献   
10.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应用于地理教学的缘由心理学结构主义认为,要认识任何事物和现象,必须从认识对象的结构开始,即从组成它的个别成分之间的关系去认识它。任何事物都存在于其所处系统的结构之中,因而,能够认识事物的结构就容易认识其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