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这篇文章,是国际知名的科学教育专家兰本达教授,在她85岁高龄的时候,为我国的《小学自然教学》杂志撰写的。她为了撰写这篇评论,在五年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克服阅读汉字的重重困难,仔细研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从1982年起供全国使用的《自然》课本1~6册、与之配套的《教师用书》1~6册;还研读了一些优秀教师试教这套教材的《备课教案》1~6册,看了一些试教课的实况录像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上的文章。其间,还时常与《小学自然教学》杂志的编者姜允珍、顾问刘默耕通信讨论,最后于1989年10月成稿。全文虽然只有近8千字,却凝聚着这位长者对社会主义中国教育改革深厚的感情和厚望。尤其可贵的是,本文不仅对我国小学自然教材和教学作出了科学的评价、分析,而且还言简意赅地精辟阐述了两种教育思想的本质区别:一种是只重注入、死记硬背现成书本知识的传统教育思想:一种是着力于引导儿童格物致知,并通过互相切磋砥砺逐步形成现代科学概念的改革教育思想。在本文中还提出了一个指导教材改革的“整体思维”原则,并列举出了《自然》课本中正好是体现这个原则的许多内容。无疑,这些都是很发人深省、并必然会有助于我们深化改革、完善改革的。 非常不幸,兰本达教授没看见本文的发表,就出人意外地于1990年7月2  相似文献   
2.
兰本达教授在这篇文章中,深刻而生动地阐述了教师的思想方法、所选择的材料和所使用的语言如何影响儿童的思维。兰本达教授认为,如果我们希望儿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就要从我们的每一个课堂设计做起。她以本刊去年所发表的孝感实小的思想品德课《自己的事自己做》为例。应当指出的是,由于中美语言文化的差异,关于“形式逻辑”的理解,和我们通常的看法并不一致,另外,经过翻译的理论文章,读起来会比较困难,但只要多读一两遍,就会领悟到文章中的精妙之处,欢迎读者就兰本达教授的“随笔”发表读后感。  相似文献   
3.
请让我谈论一下与其它形式的教学法相比,在“探究——研讨”课上学生学到了什么,花费了多少时间。 在通常情况下,教师选用一本教科书来上课,在课堂上耐心地讲解并等待学生理解每一个正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八年的《小学自然教学》增加了学生研讨活动实录内容,鼓舞人心。这不仅使读者能够领会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且有助于他们搜集许多学生在概念发展的不同阶段所作出的陈述。这些陈述反映了他们对各种不同的科学概念的思维方式。当搜集了足够的这种资料后,比较一下在不同文化背景里成长的孩子所作出的陈述将是十分有趣的。例如:有多少学生理解了沉和浮的概念,物体的一部分浮起(水面以上部分),一部分沉下(水下部分)。这些内容在“教师从研讨里知道了什么”一文中已有记录(见《小学自然教学》(1988年第3期)。  相似文献   
5.
形成概念是人类的一大成就。据了解这种能力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概念的作用是把每天袭击我们各种感官的成千上万的信息,概括成为较大的总体。通过想象以及后来在新情况下的应用,这些较大的总体就变得更加丰富和完整。从而,当现实事物不在眼前的时候,概念就在各种各样客观存在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领导人的讲话和贵刊对于教育改革计划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正面临着培养具有创造性的进取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的艰巨任务,一般的学校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在其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我认为教育是关键。因为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是学校培养儿童的思想方法。学校对儿童施加全面影响,能够培养最好的或最理想的思想方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创始者、美国世界教育社的兰本达教授细心研读了本刊1988年各期中记述课堂教学的文章和“研究课”专栏,还观看了1987年本刊编辑部组织的22省市自然教学研讨会上的示范课录象,(共三课:章鼎儿竹“桔子的认识”,“昼夜现象告诉我们什么”和路培琦的“小天平”),并为此撰写了五篇“随感”。这五篇“随感”热情地赞美了中国教师对“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创新和发展、并就儿童的概念形成、儿童研讨中的“错误”、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教学中如何实现儿童的整体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兰本达教授对中国教师和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流溢在这五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它们不仅可作为具有真知灼见的教学理论著作来读,也是一篇篇精妙的散文。本刊从这一期开始连载。  相似文献   
8.
“探究——研讨”法的历史根源按照“实用”的观点在科学领域里探究和发现,也是没有止境的,而且也能导致在工业上有用的新发明,例如爱迪生的灯泡和莫尔斯的电报机。对基础科学进行较多的研究是从英国的牛顿爵士开始的。经验论往往把实际事物看成是各个独立部分相加构成的整体。例如,牛顿把某物体的硬度视为组成这个物体的各个坚硬微粒的总和。经验论者认为,自然界的多数现象是存在规律的,而要认识这些规  相似文献   
9.
最亲爱的刘默耕: 你好吗? 谢谢你寄给我那张非常美丽的贺年片,我还收到了两期杂志和一本书。因为杂志里的文章语汇很丰富,我请一位住在我家里的中国学者帮助我翻译一些。  相似文献   
10.
孩子们会犯错误吗?他们肯定不会每次都答出我们所期望的正确答案。但是从孩子们的角度看,他们已竭尽所能利用他们能够获得的资料。这正象科学家们也是根据他们获得的目前的技术水平所能达到的实验结果来作出假设,只有当新的资料出现时,才对原假设作出修改。历史上有关地球的概念一直在变化,从平面到球体,从宇宙的中心到环绕太阳旋转。在大多数学科中,处理资料的科学方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化的过程。 或许是由于传统习惯,或许是由于教师所接受的训练,我们的教师感到有责任保证孩子们给出“正确的”答案。你可能公正地辩解说:“嗯,孩子们知道了错误答案以后将难于根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