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近代社会处于剧烈的社会变迁中,洋务运动后期领袖张之洞在科举待废、清政府“新政”实施的时候受命制定“癸卯学制”。学制的制定实施既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期维护封建统治的体现,也有推动中国近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学制演变与职业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学制经历了三次演变,每一次变革都将职业教育的地位得以加强,从而不断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考察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可为当前我国学制改革如何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条件以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之初,内忧外患之时局、西学东渐以及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转捩,均为中国法律史教育新篇章之开启奠定了基础。"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均不同程度为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创建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新学制的语境下,中国法律史教育呈现出短暂的繁荣景象,这种发展态势虽因日本侵华而中断,但依然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就法律史学发展史而言,这一时期属于我国法律史学的萌生阶段,其所取得的诸多成就大大促进了中国法律史学的发展,然而由于时代局限性,其简单模仿日本学界的弊端以及学科建设失范等缺点表现得依然明显,给当时以及后来中国法律史学发展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代体育课程以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为开端,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癸卯学制时期是我国近代教育的起步时期,也是我国体育课程走向近代化的关键一步。笔者对癸卯学制时期清朝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未实施)和奏定学堂章程中所规定的有关体育课程的内容做了论述,并着重分析探讨了癸卯学制时期体育课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多种版本的体育教材、体育工具书和专著在其颁行时间问题上的分歧,并就此进行了专题考证,得出“癸卯学制”准确的颁行时间为公元1904年1月13日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以史为鉴,对癸卯、壬子癸丑与1922年“新学制”中有关实业教育部分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江西近代新式初等教育轫始于光绪二十四年,至光绪三十二年走向全面发展的道路。各级各类学堂齐全,数量庞大,居于当时全国的前列。其学校的性质与任务、学科的设置与课时安排、学生的学习期限等,基本上与“壬寅癸卯学制”一致。但由于近代新式初等教育处于轫始阶段,学生的入学条件、教员的选择与学校管理,则与“壬癸寅卯学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安娜 《教育家》2004,(1):41-42
中国近代学校始创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以科举教育为正统,仅设有同馆、方言馆等若干新学,尚无学校系统可言。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未及实施,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年1月13日)另颁(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为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9.
论清末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与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新民 《职教论坛》2005,(16):61-64
清末实业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经洋务学堂、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相继颁布与实施,初步形成了现代职业体系的框架,并具有了若干与当代职业教育相似的特点,对后世职业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创新必须脚踏实地,能使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高。首先,从语文教学创新的“元老”——“癸卯学制”谈起,语文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与时代的车轮同行,是教学“平民化”的历史需要;其次,“癸卯学制”颁行两个甲子以来,单元教学、听与说的加盟、情境与语境等创新都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近几年语文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刻意牵强的理论创新,有脱离实际之迹。语文教学创新有必要打破名头的束缚,真正提升“平民”学生的语文素养,助力教师越来越“会”上语文课。语文教师对待新概念时,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警惕盲目跟风;应尊重实际,返璞归真,按课标要求与教材体系教好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