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我国近代正式付诸实施的学制,最早是清末(1903年)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一般称为癸卯学制。该学制把体育纳入教学内容,设置“体操课”,这是我国近代正式设置体育课之始,也是我国近代首次引进外国普通学校体育。翻阅《奏定学堂章程》不难看出,该学制全盘照搬日本的。癸卯学制一直沿用至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由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壬子学制,与癸卯学制无本质区别。可以说,我国近代最初的体育课,基本是以日本模式为样板。本文试就清末引进日本学校体育做历史的回顾,对其成败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近代学制建立前体育课程发展概况进行了溯源性挖掘与分析,探讨了教会学校、洋务学堂、变革中的书院以及清末新式学堂中的体育课程。研究结果认为,"癸卯学制"颁布前存在一个我国近代体育课程的萌芽和雏形时期,这是我国近代体育课程的渊源,也是我国近代体育课程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杨小帆 《精武》2011,(A1):3-4
清末,中国在教育发展模式上选择了弃"欧"仿"日",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便是在教育上学习日本的最初尝试。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教育改革成为了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学习日本亦随之开始,尤其是在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中把体育纳入教学内容,设置"体操课",这是我国近代体育课的正式开始,也是我国近代首次引进外国普通学校体育。本文就"癸卯学制"中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旨在溯本追源,以古鉴今。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多种版本的体育教材、体育工具书和专著在其颁行时间问题上的分歧,并就此进行了专题考证,得出“癸卯学制”准确的颁行时间为公元1904年1月13日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近代体育课程改革及其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奏定学堂章程》和《壬戌学制》在近代体育课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两次课程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探寻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规律,为当前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延边足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首先从学校开始。1905年满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在颁布的“癸卯学制”中明文规定各级学堂,每周必须有2—3小时的“体操”课和有益的运动。 1915年以后,吉林各地的学校,按照吉林巡按使王揖唐的命令,制定了体育章程,例如额穆(今敦化)和东宁县(过去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自鸦片战争以后到近代新学制确立前这半个多世纪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进行分析,从西方体育的传入、军事体育的开设、维新时期新体育的发展、留学生对体育的推广、民族体育的传承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新学制确立前,学校已经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具有了体育课程的雏形,这对于总结近代体育的传入与发展具有历史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体育课程与教学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酝酿过程,教会学校、洋务学堂、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育思想以及《钦定学堂章程》都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昨天的课程是今天课程的基础,今天的课程是昨天课程的发展,明天的课程又是对今天课程的继承与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同样也是植根于中国近现代体育课程是土壤之中,不可能脱离过去体育课程的历史传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回顾中国近现代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19世纪70年代以后,清朝个别学校开始设置游戏一科,洋务派新式军事学堂开设兵式体操,到1903年“癸卯学制”的颁布,学校体育教育制度化。学校体育教育制度的建立既是清末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东西文化融合、学习西方的结晶。它的建立不仅是教育目标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而且促进了体育科学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
癸卯学制的颁行对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以癸卯学制时期体育教师教育制度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体育教师教育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揭示了体育教师教育制度的价值取向及本质特征,旨在为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认为:癸卯学制初期,大量非专业人员进入体育教师队伍,对体育教师的整体形象产生严重损毁,体育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相继成立虽然满足了应急之需,但整体建设依然滞后于其他学科,甚至延续至现在;该时期体育教师教育制度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忠孝为本,经史为基"为教育宗旨,以实用主义为形成思想,以军国民主义为实践思想;体育教师教育制度存在定向性、实用性、片面性和非专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壬子癸丑学制时期是指1912年民国成立到1922年实施壬戌学制的历史时期。以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对壬子癸丑学制时期体育课程的特点及其历史价值进行分析与论述,得出历次教育改革的优缺。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与奥林匹克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古代罗马社会转型与14世纪欧洲社会转型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结合我国现代社会转型期,探讨在我国进一步推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可能性,并提出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邦华  周怀球 《体育科技》2012,33(1):105-108
根据我国高师体育专业术科教学现状,对术科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出了对策与建议:①提高术科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实效性。②以课堂教学和课外竞赛等多种形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③加大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力度,同时在术科授课课程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更快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术科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④改革术科考试方式,发挥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区别对待各种行为特征的学生,注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欧洲近代学校体育兴起、发展的简要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分析认为欧洲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发展受到思想、社会、科技、教育、体育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起到思想先行的作用。研究影响欧洲近代学校体育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深入了解中国学校体育的历史脉络,理解当前制约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因素,促进学校体育自身及其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用调查咨询、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 分析了我国西北五省贫困县体育锻炼者的活动状况与行为特征及其形成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组织, 体育锻炼者的行为具有极强的随意性。并就此提出了应加快学校体育改革进程,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的体育组织与团体, 积极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人文化"趋向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我国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受学科中心主义和竞技运动思想的影响,未能很好地反映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动态以及学校体育的功能特性。注重人文教育与重视学科教育的人文价值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向。未来的教育评价将以人文化为最高价值追求、以实证化为方法途径、向人文化和实证化共生共融的方向发展。学校体育的功能特征应该更多的体现在能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生长。因此,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人文化趋向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强调对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注意方法灵活与针对性、注意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及关照全面与重视“两极”相结合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论学校体育生活化趋势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丰斌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2):245-246,F0003
体育回归生活,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学校体育生活化进程理应加快.文章从现代教育的角度出发,紧扣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结合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用终身教育的思想,来阐述学校体育生活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指出实现学校体育生活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代大学校长们非常重视体育,认为"三育"并重,体育为本;体育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造就完美人格的途径;肯定体育在"强种""强国"中的作用。他们的体育思想在中国体育史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体育的发展不能离开教育,特别是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认为:我国优秀运动队与高校联办模式,是当前办高水平运动队一种效益最佳的模式,是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科技兴体战略的具体落实.要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向世界强国发展,必须走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中的方法学问题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论文结合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从时代发展的高度论述了方法学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回顾了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明显进步,指出了在方法论及具体方法运用中的若干不足,阐述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时代要求,并号召体育科学工作者,为创立和发展我国体育科学学派努力提高我们的方法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