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47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的冷兵器时期,东周(即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56年)曾是宝剑最辉煌的年代,以青铜剑为代表的中国古剑文化与传说,从此融铸进恢弘的华夏文明史,传颂千载、历久不衰。东汉以后,随着铁兵器时代的到来和环首刀的普及,青铜剑逐渐退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
秦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朝的文学著作较少,后人评价"秦室不文",但是秦朝的公文相对丰富,从战国时期到统一六国之后,秦朝公文的体例发生了变化,呈明显的阶段性。本文对秦朝公文体例的变化情况作粗浅的陈述和分析,以资关注公文的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221年秦吞并关东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为了加强统治,秦统治者强调用法家治国,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然而,法家思想的局限和统一手段的不合理造成了秦朝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冲突,这一冲突以法家思想和非法家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历秦朝社会之始终而存在,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秦帝国政治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唯物化的政治意识,君主至尊的政治心态,权力专断的政治思路。促成这一政治模式的环境条件是国家的统一。这一政治模式产生了双重效果:行政的高效与政治的迅速崩溃。唯物化的政治意识与权力专断的政治思路、高效的政治机制成正比,而与依法行政、社会和谐成反比。  相似文献   
5.
三叹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项羽 “秦失其鹿,天下逐之。”秦朝末年,群雄并起。你带领麾下八千子弟南征北战,试问天下谁可与你争锋?收纳天下奇珍异宝的阿房宫没能让你有一丝的留恋,城郊边上的小树林却硬生生地让你止住了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巧计除范增     
中远 《良师》2011,(10):60-61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结束了暴秦的统治。之后,各路义军又互相征讨,其中最著名的两支部队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楚军和汉王刘邦的汉军。这西楚霸王项羽生得体格伟岸,“力拔山兮气盖世”,威猛无比;更兼有谋士范增为他出谋划策,屡献妙计,楚军日益强大。  相似文献   
7.
提起秦朝,人们总会想到,先秦儒家积累下的大量经典之作都被秦始皇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而儒家的徒子徒孙也让暴虐的始皇帝残忍地活埋到地下,"焚书坑儒"过后,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折损大半,而儒家人才也出现了断层。这样看来,秦朝简直是儒家的噩梦。然而,我们不禁也要问一句,如果秦朝真的完全没有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8.
秦朝律法档案在中国档案史上独具特色。从法律形式上看,它多种多样,已具备了后代各种法律形式的雏形;从保管制度上看,它不仅严格而且透露出专制制度的残酷性;在档案利用方面则为后代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我国第一个封建帝国--秦代的赋税与徭役制度进行实证性的考稽.认为秦代对赋税所进行的四方面改革具有划时代的社会意义;同时,对秦代徭役的起讫年龄、种类特征及与商周劳役的比量等进行厘证辨析,得出具有一定信实的学术结语.  相似文献   
10.
李锋敏 《河西学院学报》2007,23(1):45-46,99
秦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但由于秦统治者在维护和巩固新生封建政权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意识形态认识的模糊性,且没有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种治道兼容并蓄及时创立适应封建统治的主流意识形态,从而导致文化专制与政治专权,促使社会矛盾激化,进而也导致了秦王朝二世的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