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洋洋洒洒的《醉翁亭记》,把一个自传性的醉翁形象鲜明而又生动的表现了出来.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脍炙人口不在话下.醉翁之意意在何处,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对《醉翁亭记》中的醉、乐之美的研究,会对现在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自从接触了语文味教学理念,我便魂牵梦绕、心驰神往,于是寻着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思路进行与此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探索。因为有了思路的沿袭,也许就有模仿、抄袭的嫌疑,但我从语文味流派的掌门人程少堂老师希望‘语文味’枝繁叶茂的话中找到了安慰。目前初三正值总复习阶段,我想以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必考篇目《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陋室铭》为主要切入点,从语文  相似文献   
3.
醉翁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所写的一篇山水游记,该文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从容婉转的笔调以及优美的意境而倍受推崇。  相似文献   
4.
马志伦 《语文天地》2011,(11):43-44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唯一的一篇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是年王安石33岁,任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安庆)通判。宋代写山水一类"记"的文章不少,知名的有王禹偁的《黄岗竹楼记》、范仲淹的《岳阳楼  相似文献   
5.
醉翁亭记》是一篇具有一定政治内容的山水游记,我们不能把它理解为游山玩水的风月文章。欧阳修贬官滁州时,政绩较为显著,又时值丰年,因此作者寄情于山水,沉湎于醉、乐之中,借此来解除内心的愁绪。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体现出一个“乐”字,通过围绕醉翁亭活动的人物。体现出一个“醉”字,但醉和乐又不能截然分开.而是融合成一个整体。以酒取乐,这是人们生活中至今未变的风尚。醉和乐的紧密结合,不但构成了这篇散文的描写主旨。  相似文献   
6.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前一年,“庆历新政”的代表人物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相继被罢官,对此,在河北都转运使任上的欧阳修对此极为愤慨,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为之辩解,因此触怒权臣,被贬为滁洲太守,在滁洲的第二年,其写了这篇传颂千古的著名散文。  相似文献   
7.
千载醉翁亭     
李红 《山东教育》2005,(29):58-58
滁州琅琊山,山青水碧,蔚然深秀。山上醉翁亭,任千载岁月的侵蚀磨励,依然不减其无穷魅力。谁会想到,这样一座小小的亭阁.千载而下,与欧阳修以及他震撼千古的《醉翁亭记》相合为一,成为屹立于后人心中的一座永恒的文化雕塑。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一、设计说明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时写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醉翁亭周围美好自然风光的描绘和对人物活动的叙述,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与民同乐的快乐情绪,并通过“乐”排解了政治挫折和仕途失意的苦闷。教学时,宜从文章的意境、结构、语言入手,通过圈点批注法、诵读法、情境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品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话,在学生能真正选择阅读时,就能够感受到文本中的快乐、寂寞、痛苦。阅读其实是一种清苦的休闲方式,它是文化的,因而必然带有含泪的微笑和痛苦的思考。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真正走进阅读,利用阅读文本的特色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这样的课堂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下面,笔者从两个方面谈对于"利用文言文的文本特色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策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在听、说、读、写的四大交往方式中,听的部分占据了45%,可见倾听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部分初中生的倾听能力存在着或大或小的缺陷,不爱听、不认真听等情况频繁出现。这不但辜负了语文教学的宗旨,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所获取的知识的掌握和积累。为此,笔者就如何采取多样形式来培养初中生高效的倾听能力作尝试性的探索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