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013篇
科学研究   107篇
体育   122篇
综合类   94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对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重新进行了构建。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 ,通过学生的身体活动来实现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双边活动过程中 ,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并通过身体的育、养、练来促使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体质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3.
调查发现,扩招后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的培养,整体上处于上升的发展态势,但在培养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应根据体育专业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解决好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培养投入与高层次人才要求、培养方式与实践能力、以及导师队伍建设等问题,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职高专教育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本文就新疆高职高专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设想与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迎接省教育厅对我院进行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学院认真贯彻“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的二十字评估方针 ,利用一年多的时间 ,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评建工作。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为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山东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福建省青少年体育工作,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采集了福建省体育局青少处近几年工作总结文献资料,利用参与福建省后备人才基地评估机会开展实地调查,对全国青少年基础数据年度统计福建部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青少年体育近年来取得实质性进展,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初具雏形,后备人才在训规模基本稳定,并形成福建特色.研究提出了注重职能转变、有效动员社会力量以及推动体校转型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感恩教育是指运动队的管理者或者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创造一定的感恩氛围,激发和引导运动员对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价值认同,并付诸实践的道德教育过程。运动员感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加运动员的心理应对资源;促进运动员行为的积极变化;建立和维持运动员的人际关系网络。对运动员进行感恩教育的培养策略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创新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感恩认知和行为。  相似文献   
8.
教育作为人类文化传播的载体,是通过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其功能的。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文化管理的基地。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应“虚”“实”结合,“藏”一切信息载体,应发挥它的新的服务功能,使图书馆的文化育人职能得以充分地展现。要采取有效措施,满足文化育人的要求,用文化因素塑造学校精神。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成本问题,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为此,作为高校应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制度,规范人才成本核算体系。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以强化财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王坤  段作章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3):13-15,21
我国高师培养模式是伴随着近代学制的诞生而建立起来的,大体经历了这样的发展变化:定向型培养模式的确立——非定向型培养模式的尝试——由定向型向混合型培养模式的过渡和发展。高师培养模式的演变对当前高师改革有深刻的启示:树立师范教育的国家意识,正确认识高等师范教育的性质与使命,是高等师范教育健康发展的思想基础;关注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全方位地服务基础教育,是高等师范教育的生存基础;提升学术性和师范性,彰显师范特色,是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个性基础;有为才有位,坚持与时俱进的品质是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