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教育   1441篇
科学研究   204篇
体育   156篇
综合类   8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ABSTRACT

Full three-dimensional movements and external moments in golfers’ knees and 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in injuries have not been evaluated using motion capture at high sample frequencies. This study measured joint angles and external moments around the three anatomical axes in both knees of 10 professional golfers performing golf drives whilst standing on two force plates in a motion capture laborato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knee joint moments between the lead and trail limbs for the peak values and throughout all stages during the swing phase. A significantly higher net abduction moment impulse was seen in the trail limb compared with the lead limb (?0.518 vs. ?0.135 Nms.kg?1), indicating greater loading over the whole swing, which could contribute to knee lateral compartment 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 ?0.85) between clubhead speed at ball contact and maximum joint moment was found, with the largest correlations being found for joint moments at the top of the backswing event and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through. Therefore, although knee moments can contribute to high clubhead speeds, the large moments and impulses suggest that they may also contribute to chronic knee injuries or exacerbate exist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
银杏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银杏(Gimkgo biloba)又名白果树,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具有多种化学成分、毒性成分和有效成分,银杏中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促进了银杏有效成分分离提取技术的研究。我国银杏制剂研究开发在经历了一哄而上的局面后已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在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运动进行分析的手段变得越来越先进。为了给进行体育研究的人员提供分析思路与研究方法,对国内外目前普遍使用的运动学、动力学及将二者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述,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发现目前我国虽然较多使用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分析,但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者较少,就此提出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对运动项目进行分析的设想与思路,即通过等动测试获得做功关节处的肌力矩大小,并利用录像解析获得做功环节的运动学数据———角速度,将两者结合来分析功率输出情况。  相似文献   
4.
常规能源的有限性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寻找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植物生物质能由于其数量巨大,对环境影响小,并且有可再生性,成为目前的主要选择之一。植物生物质能化学转化技术由于能得到更有价值的气体、液体产物,提供高效清洁的能源,因而作为一项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工艺日益受到重视,对植物生物质能燃烧、液化、热解、气化等化学转化技术的工艺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维数字测力铅球仪对青少年运动员在整个投掷过程中的施力特征与动作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完整推铅球动作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的作用力曲线与铅球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最后用力动作过程中,合力曲线呈“双峰型”;(2)在最后用力开始左脚着地瞬间力值逐渐增大,到右腿蹬转使运动员身体由侧对投掷方向转为正对投掷方向瞬间出现第一次峰值;在推掷臂肘关节夹角约为90°时出现第二次峰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医内科辩证和因时制宜原则 ,对校田径代表队在夏季比赛期间服用活血皇浆前后进行血液动力流变学和血液有形成分参数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 ,运动员服液后在脉率 (PR)、每搏量 (SV)、心输出量 (CO)、左心有效泵力 (VPE)和左心能量有效利用率 (EWK )改善的同时 ,出现心肌耗氧量 (HOV)、心肌耗氧指数 (HOI)、心肌血液需要量 (CMBN)、心肌血液灌注量(CMBV)和总周阻 (TPR)、标准周阻 (SPR)、收缩压 (SP)舒张压 (DP)等参数下降 ,呈现机能和能量节省化 ,而血液状态则表现为血容量 (BV)增多 ,全血粘度 (η)和还原血粘度 (ηr)下降 ,切变应力增高 ,血流速度加快 ,有利于维持微循环正常功能。血液有形成分的改变提示 ,血红蛋白 (Hb)红细胞比积 (HCT)和血小板 (PL T)有增高趋势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下降 ,则有可能与 BV相对增多 ,红细胞 (RBC)体积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7.
国际背景下的我国初中化学课程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际影响的视角看,可将我国初中化学课程在1978年到2001年间的变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初中化学课程都受到国际的影响,在不同阶段所影响的内容与程度是不同的,当国际趋势符合国内的教育(课程)政策时,它便能较大幅度地影响化学课程,反之则弱。  相似文献   
8.
氧自由基代谢中微量元素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铁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三种金属蛋白酶的活性结构及酶蛋白中金属离子催化氧自由基的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化工设计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最具综合性的课程,能体现复杂工程问题中的基础理论运用能力。通过教学改革,在夯实课程基础及完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善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教师水平,进而在不同层面提升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工程思维能力,以达到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pedalling technique in road cyclists of different competitive levels. Eleven professional, thirteen elite and fourteen club cyclists were assess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ir competition season. Cyclists’ anthropome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bike measurements were recorded. Three sets of pedalling (200, 250 and 300 W) on a cycle ergometer that simulated their habitual cycling posture were performed at a constant cadence (~90 rpm), while kinetic and kinematic variables were registered. The results showed no differences on the main anthropometric variables and bike measurements. Professional cyclists obtained higher positive impulse proportion (1.5–3.3% and P < 0.05), mainly due to a lower resistive torque during the upstroke (15.4–28.7% and P < 0.05). They also showed a higher ankle range of movement (ROM, 1.1–4.0° and P < 0.05).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P < 0.05) were found between the cyclists’ body mass and the kinetic variables of pedalling: positive impulse proportion (r = ?0.59 to ?0.61), minimum (r = ?0.59 to ?0.63) and maximum torques (r = 0.35–0.47). In conclusion, professional cyclists had better pedalling technique than elite and club cyclists, because they opted for enhancing pulling force at the recovery phase to sustain the same power output. This technique depended on cycling experience and level of expert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