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22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课程化、医学化、缺乏学科课堂渗透、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当前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异化问题提出理性思考 ,以引起有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 ,使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步入正常轨道  相似文献   
2.
“以读代讲”是新课改背景下兴起的阅读教学理念。它蕴含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主体意识,并强调了“以学生的亲历实践为训练途径”的教学实施原则,这很大程度上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同时也是对“通过语言知识传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说话写作训练”这一影响语教学多年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反叛。但是。“以读代讲”也并不意味着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它的运用,又必须是以教师的有效组织和适度的指导作为前提条件的。如果忽略了这些因素。而一味地过度依赖或扩大其功效,就必将导致它的实施走上新的歧途。  相似文献   
3.
孔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资本主义因素有很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而且反映了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进步要求,正如西欧封建社会的文艺人,启蒙运动等思潮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时代要求一样,然而,秦汉以后的儒学出现了“异化”的趋势,这种“异化”的儒学完全背叛了孔孟儒学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堪称是语言的精华。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不同语种的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的难点。在英汉习语的翻译中,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目的的不同,适当采用归化法和异化法.或者两者结合.才能将习语译得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5.
结合体育与健康指导思想及学校举办运动会的宗旨,分析了现行学校运动会出现异化的具体征兆,认为学校运动会应理性回归应融大众性、竞技性、趣味性、健身性、教育性等为一体,成为学校一项重要的综合性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奥林匹克运动从其诞生地到其发展的历程,处处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但受种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精髓遭到异化和磨灭。本文主要从奥林匹克运动自然属性、奥林匹克“人性”、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价值三个方面来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试论符号消费视角中的体育消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消费社会学、消费行为学、符号政治经济学、体育社会学和体育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现代消费社会体育消费符号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说明体育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也具有符号价值、象征价值.如此,人们对体育商品的消费就具有了符号象征性:一是消费符号,二是符号的消费.而所有这一切必然导致体育消费的异化:即体育消费的浪费、体育消费从理性消费走向感性消费和体育消费中的炫耀性消费.  相似文献   
8.
奥林匹克精神的主旨是在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条件下,使人的体质、意志和精神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奥林匹克精神已产生了异化。对奥林匹克精神异化的含义、产生的社会因素,及导致的主要社会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中企业家社会网络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先研究企业家经历中的路径依赖和异化特征对其社会网络差异性演化的影响;后引用“撒网”模型,认为经历和环境双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网络呈现长期一致性和短期差异性相结合的演化规律;随后,又从网络开放性和多样性两个维度,归纳企业家社会网络演化的两种路径,分别对应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种演进类型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0.
《庄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了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人物形象中,以儒家圣贤著称的孔子却成为道家经典代表作之一《庄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形象。《庄子》杂篇中的孔子往往是反面人物,形象异化,与传统中神圣、儒雅、完美的孔圣人大相径庭。以杂篇代表《盗跖》一文来分析《庄子》散文所体现的孔子人物形象,这对于梳理儒道两家思想的渊源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