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9篇
教育   916篇
科学研究   243篇
体育   71篇
综合类   10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引进了两种原则,并证明了应用此原则即可避免可行基的循环。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目前课程方案实施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调查分析和专家咨询法,对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课程方案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结了他们的基本特征,提出了进一步改革所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68所普通高校本科社会体育专业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应依据社会发展及人才市场的需求,细化专业方向,更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以适应我国社会进步对体育人才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4.
论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初的今天,当中国武术向奥运会冲刺时,大家觉得武术套路运动特别是竞技武术套路越来越脱离武术的本质———对技击的演练;而与此同时,社会上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大。故此,中国武术发展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要发展竞技武术,同时要大力弘扬传统武术。让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和谐、统一发展将创造中国武术的辉煌未来。  相似文献   
5.
中学体育教师能力评价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杰  杨刚 《体育学刊》2002,9(2):80-82,85
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结合我国现状,对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业余训练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的评价方案进行研究,旨在深化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为新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6.
检索Agent的搜索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燕平  张玉峰 《情报学报》2002,21(5):537-541
基于用户需求驱动的智能检索Agnet的特点 ,本文提出了以用户兴趣为中心的启发式搜索模式 :递归搜索模式和用户兴趣漫游模式。论述了多检索Agent之间的协调策略 :客户—服务器方式、会合方式、黑板方式和反应式数组方式。  相似文献   
7.
新型阅览室应用交嵌式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了图书馆现有单一服务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建立多功能交嵌式组织模式的新型阅览室,实现一体化服务,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目前搜索引擎中使用分类法的现状入手,针对图书情报界提出的优化搜索引擎中分类体系的改造方案,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内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概况。结合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网络联合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质量控制需要,在项目一期建设基础上选取部分指标建立了实际操作的评价体系,并制定了制度化的系统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10.
《普罗米修斯》2012,30(1):29-39
This paper advances a first‐pass theory of change in the styling of objects of domestic utility. It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the expressive potential of design for the maker, the user and the designer exists in tension with other desirable properties of the designed artefact. Respectively these are mass availability, conformity to professionally‐defined ideas of good taste, and the demands of function and marketability. The theory is illustrated by reference to the emergence and subsequent dilution of three design movements; Arts and Crafts, Art Nouveau and certain versions of Moder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