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2篇
  免费   449篇
  国内免费   924篇
教育   7510篇
科学研究   3914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1833篇
综合类   1151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3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398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470篇
  2017年   500篇
  2016年   566篇
  2015年   629篇
  2014年   1047篇
  2013年   1080篇
  2012年   1283篇
  2011年   1385篇
  2010年   1063篇
  2009年   979篇
  2008年   1078篇
  2007年   1209篇
  2006年   1111篇
  2005年   917篇
  2004年   783篇
  2003年   618篇
  2002年   504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The preservation of artefacts in museum collections is profoundly affected by fluctuations in temperature and, especially, relative humidity (RH). Since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many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best way to control hygrothermal conditions. In old buildings located in maritime temperate climate zones (such as Portugal) with strong thermal inertia, and which have low ventilation rate (relative to the volume and number of visitors), daily and seasonal hygroscopic inertia may help to assure the maintenance of RH stabilization conditions. The use of expensive active systems may be minimized through the passive behaviour of internal finishing building materials. This work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al laboratory study conducted in a flow chamber to demonstrate the enormous potential of hygroscopic materials in stabilizing interior relative humidity. Based in these results and in-situ monitoring in a museum housed in a building, located in Porto, with a typ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1950s (granite masonry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s), a numerical analysis was done to quantify the influence of hygroscopic materials in stabilizing the interior relative humidity.  相似文献   
2.
3.
影响田径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及其心理训练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论述了影响田径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及田径运动员的一般心理训练和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为田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美国竞技体育"霸主"地位之透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问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 ,分析了美国参加奥运会以来的实力表现 ,在此基础上 ,对导致美国竞技体育霸主地位的因素——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西方文化精神、美国的社会分层结构、黑人的先天优势、高校竞技体育、发达的职业体育、科学化训练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以为我国的竞技体育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编排标准化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刘国炳 《编辑学报》2003,15(6):409-410
科技期刊编排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来自6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应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推进对策。  相似文献   
6.
肌肉形态特征与肌肉力量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肌肉力量是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 ,与肌肉形态有关 ,更有赖于肌肉的横断面积大小。测量人体肌肉的形态指标或肌肉的横断面积 ,推测肌肉力量 ,并对不同人群的肌肉力量进行比较 ,探索肌肉形态特征与肌肉力量的内在规律 ,这对运动员训练水平的评估、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及科学选材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女子少儿体操运动员选材效果 ,科学地制订运动训练计划以及有效地控制训练的过程 ,对山东省连续两年获得女子 6~ 7岁组团体冠军的新泰体操运动学校 8名优秀运动员 ,进行了身体形态、素质、基本技术等因素各指标的测试 ,用因素分析法探讨了各因素对竞技能力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 ,身体形态匀称即四肢长、手大、髋小、肩宽、体重轻等的女子少儿是较理想的体形 ;素质训练过程中 ,应着重注意增强腹背力量、爆发力和上肢力量 (尤其是支撑力量 ) ;基本技术训练过程中 ,应偏重于自由操翻腾技术的训练 ,这样对其他三项的翻腾技术起到正诱导和促进作用 ,能进一步提高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因素分析法和实验法,对足球专修学生成绩的评定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综合研究,为制定评定学生足球专项成绩体系和权重等提供了客观依据。建立了技、战术考核评分模式。  相似文献   
9.
影响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三要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教育改革最终需依赖体育教师参与执行,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育改革的要素,势必成为体育教育改革的对象与主体,这需要掌握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内在要素,并建立起使体育教师主动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促进系统。本研究就体育教师自身的改革与完善,体育教师主动参与性,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内在选择系统,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改革的促进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揭示了影响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徐燕军  姜玲 《体育科技》2003,24(3):36-39
运用文献法、问卷法、类比法、分析与综合法 ,对青少年业余游泳运动员赛中心理状态因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 ,环境因素和动机因素是主要影响青少年业余游泳运动员赛中心理状态的因素 ,针对这两个因素从环境适应能力和动机方面的主要表现出发 ,对赛中心理反应进行分类说明 ;同时给教练员提出了一些平时训练和赛前调节运动员心理的措施和方法 ,并指出了形成最佳临场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