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三维高速摄影.对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助跑阶段不是助跑速度越快越好;在起跳阶段的缓冲时段,左膝角屈膝幅度、身体重心的下降值和重心水平速度的下降值呈显著性相关;在起跳阶段的前蹬伸时段,右腿着地时脚掌内扣、及时快速蹬伸,几乎没有做退让性动作,同时左腿的加速蹬伸、左臂快速摆动的协调配合是关键技术;在起跳阶段的后蹬伸时段,右腿蹬伸的幅度更大,两腿及上肢协调的"蹬摆结合"至关重要.右脚有效制动,可增大人体腾起角度;在腾空阶段,里合击响腿时刻均在人体重心上升时段,接近人体重心最高点.里合击响腿完成后,需及时双臂合抱、双腿伸直使人体尽量成一"直棍";落地成稳固马步动作关键在于空中转体完成后尽快伸展肢体,增大人体转动惯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结合三维摄像测量技术,从运动生物力学视角对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落地时致膝关节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四川省武术队5名优秀运动员,针对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进行三维摄像测量,获得各阶段运动参数,量化分析各阶段数据特征。结论: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落地阶段致膝关节损伤具有普遍性,该动作导致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形式有半月板、侧副韧带、交叉韧带损伤等;落地瞬间产生的冲撞力是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落地时致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因素,决定落地瞬间冲撞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运动员的体重、腾空高度及落地方式;体重是相对不变的量,而腾空高度决定该动作的完成质量,腾空越高,动作质量越高,同时为落地阶段赢得缓冲时间;在体重和腾空高度一定时,人体可以在落地阶段通过调整肢体动作来改变转动惯量和左右膝角的大小,延缓落地过程的时间,达到减少冲撞力峰值目的,以获得合理的缓冲保护膝关节。  相似文献   
3.
马步的动作提炼与蒙族人民"胡服骑射"的习俗有关,与"天之骄子"的心态有关,与深邃旷远的精神气韵有关。在基础的课堂训练中学会准确把握民族舞蹈的灵魂,正是高年级舞蹈学员的学习意义所在,本文从教材入手思考,沿着动作形态——风格动势——文化内涵——精神传承的思路,对蒙族舞蹈中"马步训练"这一舞蹈现象作了较为深入地分析,证明了其在身体素质训练方面体现出的功能性,在舞蹈形态学习方面体现出的风格性和在民族精神文化传承方面所体现出的文化性三个层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影像解析法,对武术套路中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踏跳阶段技术进行三维立体分析。指标为:助跑最后一步的步长,最后一步右脚的放脚角度,着地角与起蹬角,踏跳阶段髋关节转动角度及肩髋夹角。结果显示:踏跳阶段支撑腿具有“早”、“拧”的技术特点。即:“早”———起蹬早,使踝、膝、髋关节在蹬伸时所产生的蹬伸力垂直通过身体重心;“拧”———支撑腿在蹬离地面过程中,支撑脚与地面有拧转蹬地过程。  相似文献   
5.
十二路弹腿     
熊征 《精武》2005,(4):36-39
1.马步腰拳(左) 与第二路的马步腰拳(左)相 同。 2.弓步架打(右) 双脚碾地,上身左转90°,成左 弓步。左臂内旋,屈肘上架于额角前 上方,拳心向前;右拳从腰侧向前平 击,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28)。 要领:左拳上架应与右拳冲出及 双脚碾地同步。 用法:敌我对面,敌用右直拳击 我面部。我用左前臂上架敌前臂,右 手以直拳击敌面部或胸部。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多数离散余弦算法只嵌入一个水印信号,抵抗攻击能力有限,提出基于马步遍历和Logistic混沌的数字图像双水印算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与傲骨.'马步'一个简单的动作,却是所有动作基础的基础。武术就是这样,平凡简单中展现着它的不凡。  相似文献   
8.
越野滑雪陆地训练中经常会发生下肢运动性损伤.训练实践证明,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马步站桩"法有助于下肢疲劳性骨折、膑骨损伤、韧带拉伤等运动性伤害的预防与治疗."马步站桩"法同时可以提高腿部力量和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大巧若拙”一语出自《老子》,原意是说最灵巧的看来却好像十分笨拙。武术家们常借用这句话用来说明真正高明的招式并不一定繁富华丽,而是看来比较简单笨拙。截拳道寸拳朴实的功法训练及简捷实用的技法特点,是大巧若拙思想的最佳体现。但是,初学者练习寸拳,还须博采众长,刻苦训练,切不可被成法所拘泥,须知“截拳道面对的是实际,而非徒然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王炳生 《武当》2015,(1):13-15
一、概述枪,古代称为矛,是我国古代兵器中的一种主要刺兵,素有"百兵之王"的称谓。自古以来,枪的形制种类繁多。宋代有单钩枪、双钩枪、环子枪、拐枪等;明代有长枪、铁钩枪、龙刀枪等;清朝有长枪、蛇枪、钉枪、钩镰枪、雁翎枪等。以上枪名大都是枪头的形状而命名。以枪杆的长短粗细不同,又分为大枪,花枪两种。故有"丈八大枪,七尺花枪,双枪六尺"之说。由于枪的使用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加之枪的制作简便,刺杀能力强,故自秦汉以后,戈废戟衰,而枪独存,成为古战场上的主要兵器。即是在火箭,导弹异常发达的今天,短兵相接时,依然离不开枪的使用技术。足见枪在我国古代军事和武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