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3766篇
科学研究   135篇
各国文化   155篇
体育   115篇
综合类   262篇
文化理论   56篇
信息传播   58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侯敏 《华夏文化》2004,(2):36-37
中国书院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代孔墨的讲塾,就是一种区别于“官学”的“私学”。但真正把讲塾推进到书院,还是秦汉以后的事情。两汉后以至隋唐,官学以外,名师大儒都聚徒讲学,传授结业。宋代学者在寺院教育的启发下,将唐代藏书、校书乃至研究学术的书院改造成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对中国教育和学术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中国典籍大量流入日本,一方面,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孔德 《武当》2005,(12):41-44
女子原来命有三,紫白黄光不似男,少上衰中成在下,关头,一错要深谙。  相似文献   
5.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受到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是孔子在吸收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建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中国传统哲学的辨证思维方式主要包括两点,即整体观和对待观,这两种思维方式对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整体观是推动整个武术发展的基本思维模式,而对待观使得中华武术文化形态体现出鲜明的辩证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6.
清代考据学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来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深入系统的作品并不多见。由于考据学本身所具有的局限,长期以来,或受文字狱成因说的影响,或沿袭学家旧说,造成有些学者对考据学的评价偏低,甚或据此否定整个考据学的价值。那么,考据学的功用和价值到底如何呢?我们不妨  相似文献   
7.
论李白的怀乡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沐浴品牌是沐浴文化延伸出来的市场经济产物,儒家沐浴文化是沐浴品牌的重要依托。我们对儒家沐浴文化建设的建议是,创立儒家沐浴文化的新核心价值体系,为儒家沐浴文化加入时代内涵,构建儒家沐浴文化的开放体系,探索儒家沐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培养偏好儒家沐浴文化的沐浴群体等等。  相似文献   
9.
儒家精神:庐陵文化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重  陈仪 《华夏文化》2006,(2):40-41
《明一统志》云:“始皇二十四年王翦灭楚,虏负刍,明年置庐陵、安平、新淦三县,属九江郡。”“秦郡县天下,厥有庐陵”,这是庐陵行政建置的最早记载。建安五年(200年)孙策置庐陵郡,辖今江西峡江、永丰以南,万安以北的赣江流域,领汉旧县二,分置七县,共领九县。隋时庐陵又改称吉州,  相似文献   
10.
儒家养生思想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儒家养生思想是儒家基本学说的折射,反映了儒家对生命的价值和对养生的目的、意义等的认识。其特点是重精神而轻形体,重理论而轻方法。它把养生纳入了伦理教化的轨道,对传统养生理论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