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4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17942篇
科学研究   2076篇
各国文化   132篇
体育   689篇
综合类   598篇
文化理论   159篇
信息传播   3004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352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361篇
  2016年   504篇
  2015年   935篇
  2014年   2334篇
  2013年   1838篇
  2012年   2030篇
  2011年   2341篇
  2010年   2097篇
  2009年   1877篇
  2008年   2027篇
  2007年   1560篇
  2006年   890篇
  2005年   702篇
  2004年   615篇
  2003年   634篇
  2002年   584篇
  2001年   500篇
  2000年   416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创意学习生态系统具有联通资源整合的功能,为教师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发展动能。基于全球化视角,从创新学习生态系统建构生态化职前教师学习体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引入创意生态理念,统整学习资源,开发创意学习课程。将课堂学习、线上学习、社会实践整合,以项目学习为基轴,从五个课程维度开展学习,架构全媒体职前教师学习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4.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台的发展面临着巨大冲击,人们对传媒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发展成为其工作的重点,在此过程中应当不断提高编剧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策划创意的意识与能力。本文对广播电台编剧的社会责任感及其提高策略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展开策划创意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  相似文献   
5.
阅读古诗词,是一场寻美之旅,诗词中的浓郁氛围、和谐音律、丰富内涵,蕴藏着各种形态的美学资源。教师要借助多种形式,引领学生体悟古诗词的氛围美、音韵美、内蕴美,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储备,使学生在深入感知的过程中获得言语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鹏飞 《学语文》2002,(3):16-16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具有巨大的表现功能:历史的巨幅画卷、社会的广阔天地、自然的无穷变化、事物的千姿百态、人物的音容笑貌、世间的悲欢离合,这一切都可以用语言艺术加以表现、刻画和描摹。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给读者提供了二千多个人物形象,再现了19世纪法兰西社会的风俗史。《红楼梦》也以488个人物形象,反映了四大家族从繁荣到衰败的景象。托尔斯泰的作品提供了一面“俄国革命的镜子”。莎士比亚则用他的二万三千多个词汇筑造了文学的金字塔。当读者打开这些文学作品时,字里行间,众多人物,以其各自不同的个性与命运,带着喜、怒、哀、乐向人们走来,真是满纸云霞、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7.
胡国祥 《青海教育》2004,(12):31-32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情”与“美”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8.
刍议体育舞蹈欣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舞蹈是一种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体育运动。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究竟如何来欣赏体育舞蹈呢?由于欣赏者的欣赏水平不同、审美观点各异,因此,欣赏的角度和审美标准也因人而宜。但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欣赏体育舞蹈的美。  相似文献   
9.
报纸的改革是多方面的,两年来,我们在报纸新闻版的版面创意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对新闻版的版面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们的根本宗旨是根据新闻受众的变化,满足广大志的需求,竭诚为读效或,我们把这些思考和探索称之为新闻版面模式的受众意识。  相似文献   
10.
古典音乐的通俗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莉红 《新闻知识》2006,(10):65-66
在当今急剧变幻的流行音乐浪潮里,人们逐渐厌倦了文化上的浅显感觉。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开始展现出来,追求文化上的厚度成为人们的审美趣向。摆脱纷乱、向往沉静而讲究秩序的心态,或许是人们欣赏古典音乐的时代心理动力。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先生感慨地说:“我担心,有一天,我们的耳朵将无法欣赏美妙的高雅的音乐,我们的眼睛将无法欣赏凡高画卷中那美丽动人的金黄色。我是主张将艺术标准放在第一位。没有这个标准,再多的使命感,再多的教育也没有用。”走向高雅,走向纯净的艺术世界,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呼声了。作为广播音乐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