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行不言之教“的教育思想意指教师以身作则,教学在自由的情境中进行,强调了学习者的自觉领悟,他反对过多的说教,主张一切要顺应自然.“行不言之教“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发颇多: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树立“交往“的师生观、教师以身作则和提倡生成性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庄子》是一部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巨大的书,其奇特的寓言文字中包含着"以天合天"的自然艺术设计观。"技进乎道"的技艺修炼方式,深深影响着中国传统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中国美学史上较早确立丑意识、丑范畴的思想家;西方现代派使西方丑学得以确立,并使西方感性学由以美为第一范畴转化为以丑为核心范畴.二者之异同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大相径庭的表现手法;殊途同归的"化丑为美";异曲同工的"异化"观;情志各异的白日梦.庄子丑学与西方现代派丑学差异的根源在于中华民族在思想上相对于西方的"早熟".站在人文理念的高度来看,中西丑学又同质异构.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审美理想是追求“道通合一”、与“道”同游的“逍遥游境界”。这种境界的实现,须经历“心斋”———“坐忘”———“朝彻”三个递进的心理变化层次。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人觉醒的时代,《庄子》是这一时代的文化主流,不仅士大夫阶层形成了玄学,而且对民间世俗也给予了深刻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文化,妇女地位的提高以及万物有灵论,都深受《庄子》的影响,形成特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健身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应用受老子养生思想的深远影响,其“气与阴阳”、“以‘静’制动”的思想源自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和“道法自然”、“专气致柔”、“至虚极,守静笃”的养生思想;其以“气”、“德”健身的思想是继承发展老子“天人合一”和“道生之,德畜之”养生思想而形成的;其“静”、“气”、“德”是老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庄子借"至德之世"的怀想,构建了一幅人与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理想蓝图。这理想的社会中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了最大的保持,"万物群生"使人口与资源的比例处在最优状态;"人无功利"使人们无欲无为,虚静恬淡;"万物协和"体现了人与自然及社会的有机统一,充满了自然和谐的静态美。  相似文献   
8.
周邦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与道家道教的关系比较密切。周邦彦道家道教思想的产生与其父周原、叔父周邠的道教思想、行为影响有关;还与其太学读书时阅读的道典及其结交道友有关。潥水为官时茅山道教对其影响尤大,其作品中表现出明显的道家道教思想倾向,常常采撷《庄子》典故援入诗文。  相似文献   
9.
老庄之学深刻地影响了历代中国雅俗两界人士的精神世界。从宗教及文化角度看,老学核心在于其道德观及其自然精神,庄学核心则在于其人学观及其艺术精神。若转换得当,老庄之学仍是构建当代中国和谐文化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逍遥"一词并非像郭、象二人解释的"自由自在"之意。《逍遥游》通篇讲无为、无用以处世。在生死观上,儒家的社会价值标准与个体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相悖,庄子(道家)对个体生命则持有肯定的态度。在名利观上,立德、立功、立言是儒家的最大理想。在庄子看来,做名或利的奴隶的人根本无自由可言。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庄子既不主张入世,也不主张出世,而是主张游世。在精神追求方面,儒家给人的印象是谨慎小心,软弱克制。庄子则是主张通过"逍遥游"的途径,进入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以上可以看出《逍遥游》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