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278篇
科学研究   66篇
体育   170篇
综合类   96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气体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间歇性低氧训练是 90年代初在俄罗斯率先发展的一种新的科学训练方法 ,在运动训练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笔者通过人体实验 ,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气体代谢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为该训练方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 ,实践依据。实验结果表明 :间歇性低氧训练可有效提高呼吸系统功能 ,提高气体代谢效率 ,促进运动能力提高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
超速驱动对大鼠离体心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研究疲劳状态下心脏的功能变化,以大鼠离体心脏为研究对象,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对离体心脏施加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驱动.研究表明,一定时间的超速驱动后,离体心脏出现明显缺血症状,心肌乳酸脱氢酶漏出增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多,心肌组织和线粒体发生钙超载.  相似文献   
3.
间歇性低氧对训练大鼠血清NO、NOS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氧帐篷系统模拟海拔3000m的低氧环境,建立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的动物模型,采用高住低练方法,观察间歇性低氧对训练大鼠血清NO、NOS、MDA、SOD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性低氧结合运动训练能明显提高大鼠血清NO、NOS、SOD,显著性抑制MDA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集装箱生成量可拓聚类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集装箱生成量可拓聚类预测的建模机制 ,构建出可拓聚类预测的物元模型 ,并用该模型对集装箱生成量进行了区间预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慢性低氧及跑台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基因表达的影响,对揭示肌肉收缩蛋白性能的变化机制具有特定的意义.取健康SD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成4组进行试验,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骨骼肌MHC Ⅰ、Ⅱa、Ⅱx、Ⅱb四种亚型的mRNA基因表达.结果表明:与常氧对照组(C)相比,HC及NT组MHC各亚型mRNA表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仅仅低氧训练组(HT)MHC-Ⅱa亚型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另一方面,MHC各亚型mRNA所占百分比分析显示,慢性低氧能导致MHC亚型mRNA表达出现"由慢到快"变化趋势.另外,慢Ⅰ型百分比并未受慢性低氧及训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动后低氧暴露对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观察常氧运动后低氧暴露情况下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研究方法:8名受试者以75% VO2max强度分别完成2次1h蹬功率自行车运动,间隔1周。第1周受试者以75% VO2max强度蹬功率自行车1h后即进入低氧室内(氧气浓度:15.4%,相当于海拔2500m)休息30min。第2周同一时间,受试者以同等负荷运动1h后常氧环境休息30min。每次实验分别于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min采取静脉血5ml,测血液流变学变化和扫描电镜(SEM)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运动后血液粘度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形态由双凹圆盘状变为单侧凹陷另一侧隆起似礼帽状的I型口形红细胞。结论:运动后低氧暴露不利于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形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是参与调控脂代谢、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脂肪细胞分化的重要细胞核受体.而低氧运动可通过激活一系列分子应答机制,促进机体不同组织PPARα表达及其介导的信号分子通路重新整合,从而改变机体脂代谢体系.利用文献资料法,梳理低氧刺激对机体PPARα表达影响的相关研究,总结不同组织PPARα对其低氧运动产生代偿性适应的可能分子机制,旨在更好地解释低氧环境下运动机体PPARα在调控脂代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Purpose: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if autonomic cardiac modulation was influenced by acute exposure to normobaric hypoxia. Method: Ten healthy male lowland dwellers completed five block-randomised single-blinded, crossed-over acute exposures to a normobaric hypoxic environment, each separated by 24 hours’ recovery (20.3%, 17.4%, 14.5%, 12.0% and 9.8% FIO2). Supine recordings were made of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and electrocardiogram (ECG). RR intervals from the ECG trace were analysed for time (SDNN, lnrMSSD), frequency (lnVLF, lnLF, lnHF, lnTP, LFnu, and HFnu), and nonlinear (DFA-α1 and SampE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components. Result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arterial SaO2 occurred with reduced FIO2, along with a rise in heart rate (Cohen’s d?=?1.1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2.64–6.46]), significant at 9.8% FIO2. A decrease in autonomic cardiac modulation was also found as shown by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9.8% FIO2) decrease in lnTP (d?=?1.84 [1.74–1.94]), and SampEn (d?=?0.98 [0.83–1.12]) and an increase in DFA-α1 (d?=?0.72 [0.60–0.84]) from normoxia at 9.8% FIO2. Conclusion: The decrease in variability indicated a reduction in autonomic cardiac modulation. There appears to be a threshold ~9.8% FIO2 (~6000?m equiv.), below which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in autonomic control occ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