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39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728篇
教育   24116篇
科学研究   6185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1443篇
综合类   2003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168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383篇
  2021年   750篇
  2020年   882篇
  2019年   647篇
  2018年   448篇
  2017年   519篇
  2016年   576篇
  2015年   1044篇
  2014年   3234篇
  2013年   3836篇
  2012年   4281篇
  2011年   4997篇
  2010年   3114篇
  2009年   2820篇
  2008年   3370篇
  2007年   3717篇
  2006年   3840篇
  2005年   3286篇
  2004年   2614篇
  2003年   2181篇
  2002年   1651篇
  2001年   1253篇
  2000年   615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楠  张超  路璐  邹沐宏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5):151-156
[目的/意义] 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讯"为例,分析专业图书馆应急科学传播服务的举措及成效,为应急事件下专业图书馆科学传播服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梳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科讯"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服务内容,从日均用户增长和阅读量分析用户对不同类型内容的关注程度,提出应急科学传播服务的思考。[结果/结论] 疫情期间,"中国科讯"日均用户增长明显,电子资源保障类内容阅读量最高,其次为新冠病毒科技攻关进展相关内容、科普类直播和信息素养教育直播观看人数达到数万人。应急事件下,专业图书馆应加强特色服务的宣传、加强信息甄选和审核机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急科学传播工作预案缺失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开展信息化、智慧化预警工作是实现全面精准育人的重要途径,而预警应用平台无疑是预警工作的有力工具和实践载体,其设计方案应用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习预警信息化愿景的达成度。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学习预警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从工作流程设计、平台框架设计和平台建设方法等3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对平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平台的应用扩展了预警范围、提升了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干预更为灵活、个性化,可为当前高职院校学习危机的实践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梳理图书馆与区域的关系,不以简单的服务与被服务进行限定,而从两者包含与互动来认识图书馆为区域服务。[方法/过程]图书馆为区域服务应该从环境与定位入手,重新分析认识图书馆社会职责、重点任务、服务工作内容。[结果/结论]图书馆是区域的组成部分,应以主体意识来发展自己,完善区域构成。图书馆应遵循定位,选准重点建设,筑牢专业的服务基础,为区域的政府决策、科研开发、产业经济、民众生活等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以"科学人讲坛"在"新媒体+科学文化内容"方面的有序推进为主要案例,论述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找到专业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优势及发展方向。[方法/过程] 梳理"科学人讲坛"讲座内容、推送渠道及观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影响科学文化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结论] 新媒体及时、灵活、强互动等特性在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丰富馆藏及科学人文精神与新媒体技术优势的结合,使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公众的参与兴趣得到了极大提升,拉近了科学与公众间的距离,提高了科学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灰色预测法可有效处理情报研究中广泛存在的小样本数据,通过对灰色预测法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灰色预测法在情报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综述情报研究中涉及灰色预测法的相关文献,从数据选取、模型构建和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对情报研究中灰色预测法的应用进行概述,总结当前情报研究中灰色预测法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结论] 在方法应用上,已有研究主要采用数列灰预测,且模型集中在单变量灰色预测模型,根据预测对象不同,灰色预测法已经在包括期刊分析、图书馆运行管理、热点主题分析及科研机构评价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未来可根据预测对象特点及研究目标尝试不同的灰色预测方法,扩宽灰色预测法在其他方面的情报研究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顶岗实习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鉴于当前高职顶岗实习中学校、学生及教师各层面都存在的问题,重新设计了顶岗实习的流程体系,通过校、企、师、生、家五方联动,构建了五途径保障实习岗位、两维度驱动实习成效、四层次规范实习管理、三主体强化实习评价的“五二四三”顶岗实习模式,实现学生、企业、教师、家长、导师和学校的六方共赢。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图书馆智慧服务带来机遇与挑战,图书馆新系统平台建设刻不容缓。旨在探讨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现状及对策,为建设一流高校智慧图书馆提供实践案例与参考依据。[方法/过程]梳理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脉络,在盘点现有的国内外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以南京大学为例,探索图书馆新系统平台的建设方案。[结果/结论]智慧图书馆将通过建设一体化电子资源管理平台并打造NLSP,提升图书馆资源管控和知识服务水平,构建开放共享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学习团队协作信息搜索的共享心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对协作信息搜索进行深入研究,为专业化协作信息搜索系统平台建设优化等提供启发和借鉴。[方法/过程] 聚焦于学习团队的信息搜索行为,以高校学生为研究样本,以共享心智模型为切入点,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讨协作信息搜索中团队共享心智模型建构过程。[结果/结论] 识别出四大核心环节——个体感知与探索、团队任务解析、团队信息收集和团队信息整合,并理清各环节的认知活动与共享心智模型内容要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图书馆肩负着实施科普教育的法定职责,拥有品种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文献与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在开展科普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馆科普教育起步比较早,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但在图书馆业界,科普教育只是零星的点缀式服务创新探索,尚未成为常态化服务项目。在依法治馆、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寻求图书馆科普教育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 通过互联网、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对图书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状况进行调研,从基地等级、基地类型、基地数量、区域分布、有效期限以及认定依据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图书馆实施科普教育提出发展路径以供选择。[结果/结论] 图书馆科普教育应坚持基地建设与科普服务相结合、阅读推广与全民科普相融合、科普与游学并举等策略,走设施、资源、服务"三位一体"的持续稳健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The emerging creative practices of digital collections are increasing in prominence thanks to the access to, and appeal of, data visualizations. Interactive data visualizations, such as a map, timeline, chart, graph, or artist’s rendering of data, enable users to pursue their own research interests within a collection and participate in new areas of research. Use of these data visualizations enhances the scope of the collection and enables a modern and diverse thematic collection to emerge.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question: Does the addition of data visualizations affect how users participate with a research collection? Impacts on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of user-centered design, and analysis of users’ exploratory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Examples of data visualizations used in digital humanities projects and digital collections are presented as case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