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3篇
  免费   3篇
教育   1005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60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2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访谈法,走访湘西州体育局、湘西州民族事务委员会等相关工作人员,对苗族鼓舞的主要传承人等进行调查研究,目的是激发人们对湘西苗族鼓舞更多关注和认同,让它的社会功能得充分发展,同时能够让湘西苗族鼓舞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迅猛的发展,让民众所知晓并在各地推广。  相似文献   
4.
郑媛 《现代语文》2007,(11):123-125
"中华悠久而古老的文明史,可谓从远古的玉石文化展开".集天地之精华,撷山川之灵气的玉,很早就引起了原始先民的注意.作为大自然的结晶,它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伦理道德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崇玉、尚玉的思想也随着人们对玉石的了解、深化而不断发展、演变.受其影响和推动,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含"玉"词语,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 ,不仅意味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的根本性变化 ,同时也伴随着人们伦理价值观及其秩序的嬗变与转型。城市化进程中 ,既积淀着新的道德要素 ,又亟待新的道德整合。这一客观的历史进程 ,为动态社会善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为实现伦理转换和创生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6.
长久以来,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是以师生信任作为基础的,其主要模式为发轫于中国的伦理型师生信任与发轫于西方的契约型师生信任。现代社会的深刻变化导致师生信任模式从伦理型向契约型转变,其不可避免遭遇到“现代性的后果”,体现为信任基础的薄弱、信任对象的割裂、信任情感驱力的缺失以及信任文化的失落。摆脱师生信任的现代性困境,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摆脱“非此即彼”的思维窠臼,实现伦理信任和契约信任的融通;二是彰显教师的道德身份,奠定师生信任的情感根基;三是构筑师生信任的长效机制,形成师生信任的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7.
当前,家庭结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正在加快,一些违背传统美德的思想行为在社会上泛滥,这种生活环境必然会影响到中职生的思想意识,对正在成长的中职生的思想行为造成冲击。因此,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加强与家长及社区的联系,建立良性的社区文化,深化学校教育改革以及建立三位一体的家、校、社美德教育模式等来弥补家庭教育在中职生美德教育功能上的弱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姚大怀 《科教文汇》2007,(4X):181-181
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三种:爱人的亡故,事业的受挫和痛苦的郁结,其中以爱人亡故最具感染力。多愁善感的文人因此泣血伤神而创制了“悼亡”这一体例,并以此为载体,最大限度地容纳悲剧性的人生。若把悼亡诗词仅仅理解为悼念亡者或对美好爱情的回忆,是显然不够的。  相似文献   
9.
论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嬗变特点及对当代女性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们已从各个方面对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文章通过分析归纳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特点,得出了民国初期女子教育对当今女性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敏 《文教资料》2011,(21):180-182
研究生教育,承载着高等教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研究生招生工作,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到高素质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本文在对世界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历史作简要回顾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变革共通理念,以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