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化的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和最新成果,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取向、实现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的高度统一,其须注重改革的系统配套、增强改革动力的综合效能,突出科技创新的自主性和原创性、不断强化创新动力的可靠性和永续性,它们依次是科学化的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理论的根本要求、重要内容和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使科技发展迎来了春天。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改革成为改革开放大战略的一个缩影,发挥了先锋、引领和试验田作用。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是变革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一种强大动力,在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中国共产党致力于科技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科技创新为全人类谋幸福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理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催生学生物理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科技意识是物理教学的发展方向,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步伐,建立新型理念,创新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思考,放大物理教学效用,提高物理教学成效,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是引领当今世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突出丹东区域优势,增强丹东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引领作用,更好实施丹东未来重大科技专项和建设重大产业创新基地,形成互动共赢的区域科技发展机制和"西进东联、点轴支撑"的区域科技发展格局,对丹东市重点产业的科技应用情况做一深入分析,提出丹东市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力来源和动力机制进行分析。认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政治发展的牵引力和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引领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外源动力;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进取力、教师群体的内驱力和学生群体的推动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源动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力机制包括动力激发机制、动力传导机制、动力聚合机制、动力协调机制和动力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依据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力要素框架,将其分为政府、市场、社会和高校等诸多要素。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呈现出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市场动力和社会公众参与不断增强的特征,但依然存在动力要素作用发挥力度不均衡、动力要素交互障碍和作用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完善高等教育法治体系、完善高等教育改革动力传导机制、完善动力要素的协调机制等来破除改革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学科建设是大学各项建设的核心,也是提高大学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大学学科建设必须遵循立足创新、突出优势、优化结构、发展应用、扶持新兴的原则,根据大学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目标,制定学科建设规划,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学科交叉,提升学科整体实力;依托重点学科,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大学的创新能力;改革学科投资模式,发挥投资对提高学科创新能力和学科竞争力的作用;加强组织保障,强化科学管理,注重制度创新,确保学科建设取得良好的效益;构建检查评估机制,加强学科评估工作,促进学科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加快高职教育转型升级是当前高职教育重要的任务。协同创新为高职教育转型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高职院校应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将协同思想贯穿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的全过程,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的平台和模式、建立协同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转变发展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科研和社会服务管理方式,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基础性、根本性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理想所在、信念所存、价值所依。高等教育创新是提升人才培养力的前提条件,是增强科技创新力的战略选择,是凝聚文化向心力的内在要求,是提高社会服务力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智力、科技引力、文化动力和社会合力的有力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高等教育创新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高等教育成败的第一标尺和最高标准,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多样性与现代性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必须从高等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维度出发,创新高等教育招生制度、资助制度和就业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政府、社会和高校三者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协调一致,汇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必须把统筹兼顾贯彻落实到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实践中,保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强效益、办出...  相似文献   

11.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职业性、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提供者,必须在宏观上紧扣这种变化中的社会需求、转型需求进行改革和创新。但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社会认同危机尚未消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缓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已然构成改革的瓶颈。为了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重新确立以增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为首要目标;以实践为核心重建彰显专业学位特色的培养模式;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迫切需要在运行机制上进行积极探索与创新,以建立适应新形势、具有高校特色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主要包括领导机制创新、动力机制创新、保障机制创新、评价机制创新和激励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3.
加快转型升级,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协同创新为高职教育转型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高职院校应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将协同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的全过程。高职院校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的平台和模式,建立协同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转变发展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科研和社会服务管理方式,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科技和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中的核心要素,两者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双创"背景下,科技飞速发展和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促使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不断融合,科技金融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从科技金融的市场导向机制创新、调控监管机制创新、沟通协作机制创新和风险分担机制创新等方面研究了科技金融运行机制的创新路径,并对上海张江高新区科技金融运行机制进行案例分析,以期促进科技金融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近几年,济南市紧紧围绕发展实体经济,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济南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进一步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科技创新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显著提升。为进一步加速科技经济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济南实体经济的支撑引领,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打造省会科技人才高地;加快创新型骨干企业培育,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增强对产业集聚创新发展的引导;建设科技型特色产业园区,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健全产学研创新合作机制,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保障,切实优化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是现代大学的基本使命,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河南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增强了人才聚集力、研发力,加速了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智力支持,成效是斐然的。但是,由于当前存在科技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足,资金跟不上和利益分配冲突等方面的问题,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成效与问题并存。因此,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以便使河南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习型社会建设根本在于机制建设。明确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动力源,以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流动、产业变化和个人发展需要的对立统一为逻辑起点,揭示政府推动力、市场运作力、社会参与力、教育支撑力、社会民众主体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有机整合以形成机制合力;建构以行政为机制基础、市场为机制杠杆、计划为机制骨架、实施为机制程序、监督为机制手段、激励约束为机制措施的一体化动力机制体系。把创新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建构的灵魂,不断健全创新教育体系"适应新科技革命时代"、教育方式"适应知识进步和教育民主"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增强了区域高校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科技协同创新提供了良好保障,但仍然面临着行政体制壁垒依然存在、高校内部协同动力不足、科技活动管理尚有难度、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推动区域高校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应强化统筹协调机制、完善信息化交流平台、激发多元主体合作、建立利益互惠机制.  相似文献   

19.
姜莉 《教书育人》2008,(5):20-2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这就是高等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的历史责任,就是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就是国家对大学科技创新作用的制度安排。明确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增强对高校技术创新工作的认识,对于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的意义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论述了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的意义,并详尽分析了增强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应采取的对策:教师队伍建设是研究型大学增强科技创新的核心;学科建设是研究型大学增强科技创新的关键;环境、氛围和机制是研究型大学增强科技创新的保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研究型大学增强科技创新最直接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