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间的避让责任及方法作了介绍和说明。同时,通过对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发生的典型碰撞案例的分析,归纳了这类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预防这类事故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能见度不良时,船舶发生碰撞事故的概率很高。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当事船舶采取的避让行动不协调而造成的。本文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归纳出不协调行动的表现形式,并提出避免不协调行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了解船舶驾驶人员在能见度不良时近距离避让的行为情况和做好船舶碰撞事故的预防工作,笔者最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0多名船长和驾驶员进行了调查。本文简要介绍了这次问卷调查的目的、要求、方法与内容,就调查的统计与分析作了说明,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供船舶安全管理与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雷达避碰操纵示意图”是供船舶在能见度不良,仪凭雷达探测而不是视觉所见时对它船采取转向避让用的。本文认为该图具有简明、直观,易于掌握和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也有欠妥和不当,并就此作了探讨,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受限水域内的常见船型的船舶领域,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船舶领域.该方法借助可视化技术和网格技术,结合研究水域能见度信息,分析南槽水道内符合要求的2 000万个左右AIS数据,还原航迹分布图约50 000张,获得在受限水域内能见度不良情况下船长80~100 m的船舶领域模型.客观精确的船舶领域模型能够提升能见度不良天气下交通流的预测精确度,同时丰富基于智能技术研究的船舶领域模型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处理一些船舶碰撞海事的过程中,在一些学者所发表的论文里,对什么是“互见”,什么是“能见度不良”,以及“在能见度不良的水域中近距离内发现来船究竟应执行什么样的规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对此,笔者认为是由于《规则》条款未能对上述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与充分的解释而引起的。本文根据“海员通常做法”、海上避让的实践以及海事法庭的判案惯例,对“互见”与“能见度不良”应如何予以正确的定义,提出了看法,对有关条款的适用范围也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同对,本文还就《规则》第3条第11款、12款及第二章“驾驶与航行规则”中的有关条款,提出了若干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7.
为了船舶安全航行,减少碰撞海事损失以及减轻驾驶人员的工作负担,本文探讨了在互见情况下实现船舶自动避让所需的运算基本原理,具体计算了相遇来船的航向、航速、首向线交角、最小会船距离及时间、碰撞危险的判断、避让转向角和避让航速等问题。运用本文所述的计算程序,将其换译成电子计算机源程序存入计算机内,与雷达租自动操舵仪配合使用,便可实现上述情况的船舶自动避让。  相似文献   

8.
为使船舶在多船避让环境下适应航行环境的变化并自动复航,提出基于动态分阶势场法的船舶自动避碰系统。该系统基于动态势场避障规划算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量化船舶碰撞危险度;依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确定本船在不同会遇局面下的避让行动,并据此对斥力势函数进行调整。该系统将本船的避碰过程划分为航迹保持、避让和复航3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构建动态分阶势场;利用动态分阶势场法对船舶的航行环境进行建模,进而生成恰当的航向指令;利用自动舵产生舵角指令控制船舶完成避让、复航和航迹保持。仿真结果表明:该自动避碰系统可以引导船舶完成既定的避让行动,并能使船舶在安全会遇距离上驶过;该系统可以适应航行环境的变化,且具备航迹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9.
船舶转向避让幅度计算的多目标最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更加有效的船舶间转向避让幅度,本文在航海避碰系统中引入最优化技术,并分别建立了单船会遇避让参数最优化模型和多船会遇避让参数最优化模型,同时给出了两个模型的仿真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
船舶在航行中与来船相遇时,如何及早精确掌握他船的航行动态和正确确定本船的避让措施,对安全航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过去在必要时,一般都采用雷达作图方法来求得来船航行动态和本船避让措施等问题的解决。然而,这种作图方法明显地存在着费时间误差较大等缺陷。当前,上述方法正逐渐为船用电子计算机所代替。从雷达上获得的初始数据,经过电子计算机按事先编制的计算程序进行一系列的运算,就能随时给我们提供船舶航行动态和避让措施的正确结果。本文对航行动态和避让措施的计算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以供编制船用电子计算程序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船舶航向交角、船速比与船舶相对航向的关系的基础上 ,得出了船舶避碰的数学模型 ,并对船舶最近会遇距离值与避让行动幅度的估算方法进行了讨论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四川盆地50年(1961—2010)来122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分析盆地年均干能见度时空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干能见度多年均值为18.8km,并存在与气候、人口分布、工业和城镇发展紧密相关的4个低值中心(约11km左右).2)盆地中约71%的站点(87个)的干能见度呈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在-4.5~-0.07km/10a之间;约29%的站点(35个)的干能见度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约在0.08~3.3km/10a之间,干能见度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盆地的北部边缘.3)盆地干能见度存在明显季节变化,夏季最好,冬季最差.4)干能见度下降趋势主要与风速下降、气温变暖、能源消耗和人口增加带来的人为排放的增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多agent理论和技术在自动避碰决策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每艘船舶定义为一个agent,提出以互利和缓解整体碰撞危险局面为目标的多agent避碰决策系统,给出基于Visual C 中类框架的混合型agent的体系结构及其巴科斯范式(BNF)描述,并对多agent船舶避碰决策系统工作机制进行阐述,最后指出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在线的气溶胶质量浓度与光学特性观测资料,对广州地区进行研究,得到下列3个结论.1)能见度与气溶胶质量浓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当PM1大于60 μg/m3时,随PM1质量浓度降低,能见度变化不明显;当PM1小于60μg/m3时,随PM1质量浓度降低,能见度迅速升高.2)相对湿度对能见度的影响很大.当相对湿度在70%~80%范围内时,只有当PM1的质量浓度小于40μg/m3,能见度才能达到10km;而当相对湿度为80%~85%,PM1的质量浓度必须小于20μg/m3,能见度才达到10km.3)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f(RH)与相对湿度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式:f(RH)=0.6+0.133×(1-RH/100)-1.633,本地化的f(RH)与美国能见度观测网IMPROVE的湿度增长曲线在相对湿度为50%~80%之间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杨氏装置中干涉合成光强的计算,得出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是零阶球贝塞耳函数,根据sinC函数及可见度的性质对干涉孔径角和光源的宽度进行了估算和推导。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识别系统的结构复杂及成本高的弊端,设计一款由分立元件搭建构成的超高频读写器系统。该系统用软件替代硬件实现超高频系统的数据编码等功能,降低了系统的结构复杂性和设计成本。防碰撞算法的设计实现提高了系统对标签的识别率。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远距离识别功能,满足了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