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历史上伴随着神话传说而生的,还有童谣。童谣就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的歌谣。分析昆明童谣的内容、形式、艺术特点,挖掘和探讨昆明童谣的文化价值,揭示出昆明童谣是记录昆明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状况及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社会历史变迁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昆明童谣是城市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如同往日的黑白照片,见证了昆明的历史,引领着本土文化走向,提升了民众的精神素养,是散发着方言独特魅力的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值得我们挖掘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以政治童谣为附会的看法延续两千余年,20世纪也未有突破,但这种诗歌文化现象反复出现,必有自己的规律。通过剖析、对比两则避世童谣,发现它们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童谣的灵验与否,实际和作谣者的政治判断能力有关,敏锐的政治分析使童谣应验,反之则害人误国,从而表明童谣是一种表达思想甚至谋略论断的特殊政治诗歌。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第二小学在学校民俗文化教育过程中,以"唱童谣,做游戏,快快乐乐是童年"为主题,在校园中积极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教育成果.文章通过对北新泾第二小学的个案研究认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走进学校是可行的、必要的;学校环境中,民间体育游戏对少年儿童的娱乐价值和教育价值是明显的;民间体育游戏进学校,是保护、传承、发展和弘扬我国民间体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叶,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卢公明来华传教,并在福州逗留14余年,其《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一书详细地记载了福州社会生活与习俗的方方面面,尤其在详尽地描绘了晚清闽都的丧葬习俗。作为他者对异质文化的考察,卢公明的考察与书写为研究晚清闽都的民间信仰状况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史料,也从另一视角为研究者审视本者文化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5.
社会语言学将方言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在特定区城内使用的语言,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本文拟对蒲城的一些方言进行解析,旨在进一步展示蒲城的文化内涵和淳朴、豪放的民风.  相似文献   

6.
福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悠久的历史使得福州形成了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三坊七巷作为福州市中心一片古老的历史街区,历来是社会上层人士的聚居地,由此形成的三坊七巷文化是福州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我们可以通过保护修复三坊七巷、发掘三坊七巷文化素材、发展相关文化产业、构造福州城市主题文化等措施,开发三坊七巷文化,提升福州文化竞争力,进而推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西北海市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流传着一些独具特色的歌谣,分为游戏、风俗、生活、时政等类型.在修辞艺术特征上,有押韵、平仄、用词浅显易懂、多用方言词语、短句等,在修辞手法上运用了起兴、顶真、比喻、夸张、拟人等,分析这些艺术特征和创作手法,对于解读北海童谣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崇琛 《职大学报》2013,(3):35-39,82
方言是区域文化的载体和活化石,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某些方言已面临消亡的危险,本文认为,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中华文化的“生物多样性”,并以山东诸城方言为例.深入探讨方言中所蕴合的丰富文化信息,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福州历史文化资源是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纲要》实践教学利用福州历史文化资源有两个基本依据:一是《纲要》实践教学内容与福州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二是《纲要》实践教学利用福州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纲要》既可在校内实践教学中利用福州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又可以创造条件,在校外实践教学中利用福州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这对增强《纲要》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方言和民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内蒙古西部区存在大量的关于莜面饮食的方言。这些丰富的方言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性,同时也折射出了内蒙古西部区的独特的民俗文化。作为内蒙古西部地域文化的载体,这些关于莜面饮食的方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1.
秦腔,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戏剧,其唱词既涵盖了古典辞赋、民间歌谣、话本小说、说唱文学,又与西北乡土文化水乳交融,具有极强的互文性特征。从互文性角度出发,基于秦腔《杨门女将》译本之化用、音韵、意象、典故、方言等英译的互文性关照,尝试提出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的秦腔互文性翻译框架,为秦腔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思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民间体育文化是现代体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试图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中国民间体育进行梳理,对中国民间体育的深层文化意蕴、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特性、提倡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建设意义、中国民间体育和现代竞技体育的关系以及当前民间体育的生存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中国民间体育文化的研究做一些文化思索.  相似文献   

13.
陆宗达先生在阐述训诂与方言关系时说:“我国古代的学者和训诂学家,不但对前代的古语十分重视,对各地的方言也早有研究,对因时而异的古语,用当时的今语去解释,对因地而异的方言,用当时标准语(雅言)去解释,这就是‘诂’。”(见《训诂简论》第三页。) 福州话是诸方言的一种,她保存了许多古音和古义。许多古代汉语词汇还必须依赖现在的福州方言为之疏证。因为有些古籍中的词语,至今尚无工具书提及它的意义。例如《汉书·邓(徒乌)传》有“并托青盲以遯世。”其中“青盲”一词只活在口语中,又没有其他同义词可以代替,这时只有依靠方言来解释,“青盲”在福州话中就是“瞎眼”。“青”者,“黑”也,原来盲人中有一类“睁眼瞎”的叫“光瞎”,“青盲”同“光瞎”是盲人中不同的类  相似文献   

14.
以交际翻译理论为研究视角,考察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典籍童谣《孺子歌图》和《北京儿歌》两部译作,重点比较分析两译本中重复的童谣在词汇、句法、音韵等方面如何展开跨语际翻译,并探讨译者因素对典籍童谣英译的影响,总结典籍童谣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关注学生生命是教育的应然追求。童谣的固有属性决定了童谣是教育回归生命的一种新路径。童谣的主体性,体现了生命的基本品质;童谣的交往性,是生命的真实展现;童谣的体验性,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为此,学校应开设生命化的童谣课程,认识真实生命;营造童谣氛围,关照灵动生命;构建童谣生活,伸展自由生命。  相似文献   

16.
"灰色童谣"在中小学生群体中逐渐流行开来,其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学校教育的错位和家庭教育的单一以及同辈群体的影响.灰色童谣表达的是学生对学校主流文化的有声反抗,是学生对话语权的诉求,也是学生自身角色的情怀释放,这些都是学生自我的彰显.  相似文献   

17.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运用多元化渠道对地方方言资源进行运用,可以有效改善旅游地文化形象。本课题研究者将烟台地方方言文化融入到旅游地形象文化中,以期能够突显出烟台地域特色以及民俗文化,并从全新的层面提升烟台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8.
游汝杰、周振鹤所著的《方言与中国文化》一书着重对方言和文化史上的种种问题进行讨论,探索方言形成和发展的文化背景的同时用方言解决文化史上的课题。角度新颖,见解独特,在中国语言学的发展道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浅谈读书后的一些愚见及对东北地区方言部分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对福州大学城高校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福州大学城7所高校校校相连,资源丰富,但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相对落后,建议从政策引导、领导支持、教师自觉、资源共享和校际联合五个方面入手加强高校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竹枝词,作为一种源于民间的诗歌艺术形式,是记录民间名物生活习俗的重要载体,其语言较为接近民间社会生活真实状况。以李孝友《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为代表,其中的语言信息,可一定程度揭示清代乾隆到光绪年间云南民间对汉语的掌握程度,以及云南汉语方言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