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黄强 《中国编辑》2011,(3):34-37
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都属于出版编辑人员,是出版物生产流程中的重要角色,也是出版物编辑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合作者。他们之间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出版物质量至关重要。文章从责任编辑和美术编辑的工作职责及基本关系、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关系中的问题、处理好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关系的根本原则、处理好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关系的具体做法四个方面,探讨了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在出版物编辑出版过程中如何合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装帧设计是期刊存在形式的重要体现,是对一本期刊从封面到内文的整体形象设计。美术编辑在期刊出版质量中占据着一个重要环节。现代期刊的发展对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美术编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更为具体的要求。这就要求美术编辑要认真思考自身的角色定位,探讨自  相似文献   

3.
技术编辑是书刊出版工作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文字编辑发稿后和付印前对出版物成本预算、材料采购、图书印装质量、生产周期等全过程工作的实施和管理者,是连接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的桥梁,对控制印制成本以及提高图书印制质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协助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做好图书出版的整体设计工作书刊整体设计,是对书刊载体的艺术性、工艺性、包括书刊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书刊整体  相似文献   

4.
在出版体制改革的今天,美术编辑的工作必然会有更多新的内涵。适应图书编辑工作发展的要求,提升艺术修养,提高编辑能力,应是每一位美术编辑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陈肖人 《出版广角》2013,(11):89-90
出版也如此,要有找食物的蚂蚁(策划编辑)和搬运食物的蚂蚁(案头编辑),这样分工协作,才能把图书出版运作好。广西美术出版社有一位编辑李钟全,人称"半个编辑"。为什么得此绰号?大概是他一年当中仅有"一半时间"做编辑工作,其余时间搞他的爱好:摄影和玩赏古物。如此,社里能容得下他吗?不但容得,年终还给他一定的奖金。为什么?因社里规定:只要每个编辑每  相似文献   

6.
以视觉艺术为主要特征的美术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书刊质量的重要环节。几乎所有的出版物都离不开美术编辑工作。美术编辑与出版这一社会传播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有着特殊的联系。这种联系使美术编辑在出版工作的社会实践中,有着不容忽视的特殊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美术编辑理论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出版工作对美术编辑的作用还停留在“技艺性”的、“包装性”的、“工艺程序性”的简单认识水平上,而没有或很少从文化的高度,来整体把握美术编辑的特殊作用。也就是说,美术编辑整体的、多功能的特殊作用,至今尚未在出版工作中得到应有的重  相似文献   

7.
本书是国内第部以新闻视角梳理期刊发展与视觉演变,分析阐述期刊美术编辑理论与实践的图书。主体内容分为期刊美术编辑概论、期刊美术编辑的版面、期刊美术编辑的封面、期刊美术编辑的内页、期刊美术编辑的配图、期刊美术编辑的广告、期刊美术编辑的出版、案例鉴析等。  相似文献   

8.
强化编辑的校对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出版工作中,编辑的基本职责是收集、研究出版文化信息,制订选题计划,组织著译队伍,审读、选择、加工整理稿件和其他资料.进行美术和技术设计,以及宣传介绍、了解读者反映等等。其中,校订原稿、审读校样,常常是编辑不可缺少的操作环节。但目前相当一部分编辑工作者对自己的校对责任意识日渐淡化,认为校对是编辑以外的校对人员的职责。重“编”轻“校”,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编辑心理现象。由于校  相似文献   

9.
谈谈编辑的“博”与“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编辑的要求是侧重于"博"还是侧重于"专",这是长期以来出版界和编辑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有的论者比较强调编辑的"专",主张培养"学者型编辑",而另外一些论者则认为,编辑所承担的稿件五花八门,涉及不同学科,因此不能过分强调编辑的"专",编辑应更强调其"博"和"杂"。由于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这个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在出版企业直接面向市场的情况下,在出版内容提供与数字出版结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专业化”出版是出版企业努力的方向,尤其是专业出版社,更要对专业出版编辑提出“专业化”的要求.专业出版编辑在“专业化”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障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职业认同是编辑专业成长的源动力,制定新编辑培训与定期交流制度,实施项目制工作方式以及产权人格化激励机制,形成扁平化组织结构和合理的人才配置等建议,以帮助编辑尽快实现“专业化”.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传媒产业的融合、跨界与转型发展,微信公众号成为新闻、出版等传媒行业信息传播与用户沟通的重要平台,移动新媒体设计语境对美术编辑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文章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美术编辑人才培养挑战,研究了高校美术编辑人才培养对策,从思维、方案、媒介、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创新,提出了创新美术编辑人才培养指导思维、建立动态美术编辑人才培养方案、运用移动新媒体进行教学、注重可持续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对策,旨在提升高校美术编辑人才培养水平,促进传媒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术编辑工作指南》是一部针对中文视觉美术编辑理论与实践的图书,内容涵盖报刊、图书出版、网络电视等领域。主体内容分为美术编辑概论、报纸的美术编辑、杂志的美术编辑、图书的美术编辑、电视的美术编辑、  相似文献   

13.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的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着编辑工作的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比传统出版编校流程与协同编辑流程,从编辑的视角讨论了图书出版过程中协同编辑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协同编辑工作模式的发展预期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尽管协同编辑工作模式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应用尚存一些问题和困难,但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下,协同编辑工作模式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其发展和应用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15.
“新”就是创新,“特”就是特色。创新和特色在图书出版产业化的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图书出版的生命。美术图书出版也同样需要创新和特色,去赢得竞争激烈的市场。而传统的美术图书出版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选题质量不高、选题重复、书稿质量低下、拼凑品种等等。这种做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出版码洋规模和编辑任务的完成,中国加入WTO后,新的机遇和挑战摆在我们面前,各行各业都在研究对策,寻求自己的立足之地和发展之路。美术图书出版如何创新?如何编辑和出版有特色的美术图书去占领图书市场?这是需要我们每个美术…  相似文献   

16.
美术编辑在新闻出版业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优秀美术编辑创作的作品是一种无形的品牌和资源,潜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我国新闻出版业正处于体制转型时期,美术编辑在这个时代大潮里也必然要经受洗礼。美术编辑在认识自身专业优势、找准定位、转变思路、突显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要加强自身审美修养、文化修养和专业修养,以专业美术编辑的身份和形象立足于新闻出版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时代的图书编辑,在从事图书出版过程中,不仅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服务意识和行为,要切实做到全程负责,尤其是细节性问题,不妨也要小题大做. 一、与作者关系的维系需要编辑小题大做 1.图书制作前注意与作者沟通 编辑在读者和作者间起到桥梁的作用,在作者动笔之前先对其说明图书选题策划的原因、读者对象的定位以及内容形式的要求等,并提供参考资料;在作者图书编写过程中应经常与其沟通,充分发挥"参谋"的作用,帮助其解决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明 《中国传媒科技》2023,(11):127-131
【目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既对图书出版行业提出严峻挑战,也迫使新时代图书编辑不得不加速转型,除具备传统出版的基本素养外,还需要积极提升应对数字出版节奏的各项综合素质,提升工作能力,适应融合出版时代行业发展新需求,包括专业背景、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素养、语言表达能力、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因此,图书编辑尤其是教材编辑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的大局观和工作准则,提升编辑个人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中国图书出版行业蓬勃发展。【方法】以“守正”与“创新”两个层面为焦点,分别从政治理论素养、思政内容融入教材、强化教材质量、数字化出版路径、全新营销手段等方面剖析当前编辑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总结新时代编辑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以应对各种挑战。【结果】通过结合编辑业务实际,探讨高校课程教材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推动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应用及研究,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和教材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为中国教育出版及教学服务作出贡献。【结论】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业务和教材建设为例,旨在对高校教材编辑培养和教材建设的路径规划提出实践层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现代出版中编辑的“逸位”对出版的影响,其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编辑的“逸位”,重新明确了编辑在出版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第二,编辑的“逸位”,要求编辑须树立“出版全流程”的理念,其主体意识更强化了.第三,编辑的“逸位”对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编辑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型”.  相似文献   

20.
一些编辑,尤其是新编辑,往往初生牛犊不怕虎,易犯"过度改稿"的毛病。而另有些编辑则对书稿中的问题视而不见,有"放任"之嫌。这两种倾向都不妥。那么,该如何把握好编辑加工的"度"?这个问题值得探讨。笔者认为,编辑加工的"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文稿的体裁、作者的风格、编辑的个人风格、编辑对有关出版法规的认识等。要把握好编辑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