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对内蒙古天气雷达数据资料同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主要从雷达硬件、技术体制、探测环境等造成的天气雷达数据质量问题以及雷达数据信息流程问题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努力建设符合内蒙古天气雷达现状的资料同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喀什是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地区。本文针对天气雷达资料在喀什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硕  于晶  刘长成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18+123-18,12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雷达回波图,从天气学、不稳定层结及水汽条件和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了2009年6月28日影响齐齐哈尔的天气过程的活动规律和物理成因,分析表明:此次较强的天气过程是在高空冷涡后部西北气流的天气尺度形势下出现的,高空弱冷空气的入侵加剧了层结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锡林浩特新一代天气雷达同步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和实况,对2020年11月17日-18日锡林郭勒盟暴雪天气从雷达产品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用雷达回波产品分析的此次天气过程与用天气图及地面图分析的结果非常一致,尤其是径向速度图在降雪预报中作用明显,降雪回波区长时间的维持会带来强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和雷达资料,对内蒙古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开幕式与彩排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场馆的精细化预报总结一点经验。  相似文献   

6.
利用Micaps、自动站、雷达等资料对2019年6月25日锡林郭勒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受高空槽和低层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具备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合抬升条件等使强对流得以维持发展,分析雷达资料可知,前期65 dBz的强回波,较强的环境风切变等特征指示冰雹天气的产生;后期的强回...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西宁雷达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资料,对2009年6月18日青海省东部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表明:西南暖湿气流、地面冷锋以及西宁西南方的雷暴与西北方向的新生雷暴合并加强,共同导致了这次强降水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利用高空和地面等常规资料、满洲里区域自动站逐时观测资料及满洲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对2018年7月16日局地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产品及导出产品客观反映强降水天气特征。结果表明:这次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中纬度低槽后部冷空气和沿副热带高压北上的暖湿空气共同影响造成;雷达基本产品中基本反射率(R)、基本径向速度(V)以及导出产品中风廓线(VWP)、风暴追踪信息(STI)等对短时强降水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1引言 雷达在气象上的应用主要是用于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拉萨市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于2003年年底建成,2004年5月26日修复并投入业务试运行,这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第一部新一代天气雷达,但在具体的应用方面还是一片空白。由于拉萨地区特殊的地形和雷达的位置,降水系统分别来自东边和西边时,在雷达上的反映有很大的区别。故本文对以上两种情况下的雷达资料进行了一次初步的分析,希望能够了解该雷达在高原天气和地形条件下,降水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收集和分析2005年~2018年发生在呼和浩特地区冰雹天气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的资料和产品,得出了一些冰雹天气发生时反射率因子(R)、回波顶(ET)、垂直累积液态水(VIL)、冰雹指数(HI)等雷达产品的初步特征,利用这些特征指标指导雷达开展灾害天气的预报服务,可有效提高短时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率,为今后做好冰雹灾害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天气图资料,对2007年4月2日出现一次锋面降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锋面降水过程中的图像特征。发现在不同的时段,垂直风廓线(VWP)产品和径向速度PPI图像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征,并得出结论认为:多普勒雷达的强度、垂直风廓线、径向速度等产品,对于判定强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雷达资料及地面加密风场等,对兴安盟2013年6月29日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测风激光雷达资料和自动观测资料,对2016年10月15日发生在中川机场的风切变天气,从天气形势背景和探测资料的表现上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较强辐合且移动缓慢的锋面和对流云底部的下冲外流共同影响造成此次风切变过程;测风激光雷达、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观测设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探测到低空风切变的存在,但只有测风激光雷达能够提前预警风切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5年9月2日一次冰雹天气过程中ADTD闪电定位系统监测到的闪电特征资料,结合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比分析了这次强对流过程中冰雹云与闪电的对应关系,总结出利用闪电特征的变化预警冰雹天气的几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降雨量观测资料和雷达监测资料,针对2012年7月25日呼和浩特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雷达产品影像的结构及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带状暴雨落区位于西太副高外围强盛西南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交汇处;带状云系中不断生成中-β云团,强回波单体的生消形势类似"列车效应",为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丰沛的水汽条件和能量抬升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数据对浙江北部地区2022年4月25日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高空急流、500 hPa槽、700 hPa切变线、地面热低压是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强对流天气自西南向东北移动,先后影响杭州、湖州、嘉兴等浙江北部地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前、低层切变线南侧的强盛西南暖湿气流中,是由地面低压倒槽内的中尺度辐合线触发。由于湿层浅薄,水汽条件一般,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以雷暴大风天气为主,局地伴随短时暴雨和小冰雹。从雷达数据分析,强对流天气东移发展过程中可见弓形回波、速度模糊等雷暴大风天气特征,强对流天气伴随回波带的移出而结束。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ADTD闪电定位仪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6月20日午后内蒙古东北部一次以冰雹为主的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冰雹单体的雷达回波演变和闪电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6月20日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冷槽东移和地面暖倒槽强烈发展的环流形势下,倒槽锋生过程中地面辐合线的长时间维持促使对流风暴生成加强东移,造成下游大范围冰雹灾害。(2)本次强对流天气是多个风暴单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多单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移动缓慢,叠加效应使同一地区经历多次冰雹天气,损失严重。(3)强对流天气过程降雹区出现高强度的正地闪,闪电的空间分布与雷达回波一致,降雹期间正闪频次跃增,降雹后正闪频次跃减。  相似文献   

18.
2012年2月23日在浙江省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冰雹天气过程,本文结合温州市常规及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南支槽、低层切变线等是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干冷空气入侵释放不稳定能量是此次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对流有效位能、水汽条件等对冰雹天气过程的发生非常有利;雷达回波资料、卫星云图对冰雹天气的强度、落区及其预警预报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2007年7月22日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场、物理量场、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本次过程的热力,动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特征,为强对流天气和局地冰雹的短时预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机场和气象部门使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在硬件原理、观测方式、设备性能、生成的数据产品等方面差异很小。通过分析中小型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与气象多普勒天气雷达参数性能、数据格式差异以及资料传输应用可行性,为中小型机场天气雷达建设提供外部门服务方案参考,以加强资源利用,节约建设成本,提高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