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为了探讨课外体育活动干预对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针对提高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参考。以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某农村中学留守学生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实验组(50名)和对照组(50名),实验组进行12周课外体育活动干预,对照组正常生活学习,采用张兴贵编制的《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研究认为:课外体育活动对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于留守中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的改善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广州地区5所高校1~4年级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大学生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存在密切的联系,体育参与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得分较高,而间接性的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的关联度不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779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SCL-90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低初中生:2)心理韧性、心理健康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3)心理韧性以及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积极认知维度及心理健康的抑郁和恐怖维度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抑郁和恐怖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再加入心理韧性后下降。结论: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心理健康通过心理韧性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价值观量表,考察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价值观的关系。结果表明:1)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价值观3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低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而行为方式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2)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分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对健康的担心"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3)相关分析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的大多数维度都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心理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概念进行讨论,从年龄、身体活动方式的调节效应和身体活动动机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三个方面,回顾了身体活动与心理幸福感关系的相关研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研究被试和实验者效应的问题,并指出今后的研究应在中国文化下的心理幸福感测量和研究设计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6.
运用自制问卷,对江苏省6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考察了江苏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并对主观幸福感与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正性情感和自我满意感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决定的;(3)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是直接的,而生活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既有直接作用效果,又有充当“中介变量”角色的间接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运用自制问卷,对江苏省6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2)生活事件、社会支持、自尊和归因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3)各影响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既有直接作用效果,也有充当"中介变量"角色的间接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休闲体育活动可以增加积极情感,抑制消极情感的出现,从而维持主观幸福感,获得幸福的体验。休闲体育活动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而且通过影响人们对生活事件的反应,个人对事件应对方式,通过影响社会支持和个体的健康状况,以及通过影响人格因素和自尊,从而间接促使主观幸福感提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主观幸福感程度受个体内部及外界环境多种因素影响,心理资本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利用GWB和PPQ系统梳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资本的基本情况并做比较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探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布伦格尔自我报告嫉妒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师范院校女大学生的嫉妒心理与幸福感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嫉妒心理的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师范院校女生的幸福感和嫉妒心理之间存在相关,并且各嫉妒心理水平个体所对应的幸福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运动员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被试为304名中国运动员,男136人,女168人,年龄范围14~23岁,平均年龄19.84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以及总的社会支持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女运动员的得分均高于男运动员。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对总体主观幸福感和消极情感产生预测作用的变量是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产生预测作用的变量是家庭支持和其他支持。优势分析的结果表明在预测主观幸福感时,不同的社会支持指标的预测力是不同的。这些结果提示,需要用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来预测运动员不同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检验坚韧性人格在压力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对356名大学生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坚韧性人格量表和大学生压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在坚韧性人格总分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压力对坚韧性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坚韧性人格在压力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由此可知坚韧性人格在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察青少年体育锻炼、快乐型和实现型动机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等级、快乐型和实现型动机、心理幸福感3个量表对45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体育锻炼等级可正向预测青少年心理幸福感,锻炼量越大,青少年的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2)快乐型动机和实现型动机可正向预测青少年心理幸福感,且比体育锻炼量更具有预测力;3)实现型动机在体育锻炼与青少年心理幸福感之间起调节作用,而快乐型动机不起调节作用.结论:在提升心理幸福感路径中,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追求快乐型和实现型动机比提高锻炼量更加重要;当实现型动机处在较高水平,体育锻炼量才可更好地正向预测青少年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采用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与其性别和文化水平的关系差异不显著,与其年龄、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和身体活动量的变化关系差异显著,且随着体育健身锻炼频率和身体活动量的适当增加幸福感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5.
身体自我与主观幸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是人格的核心,身体自我是自我观念最早发展的部分.我们在身体自我与主观幸福关系问题上的一系列研究积累了5项结果.1)对于人的生活满意感而言,主观身体感受比客观身体形象更重要;2)在整体自尊的基础上,主观身体感受仍可对生活满意感的预测做出增值贡献;3)身体自尊通过整体自尊对生活满意感产生影响;4)在大学生群体中,身体自我对于生活满意感而言至少与学术自我同样重要;5)依体育成绩高低分组时,身体自我价值感是预测生活满意感的最重要的变量;依学业成绩高低分组时,学业自我评价是预测生活满意感的最重要的预测变量.我们今后的研究任务是从调节变量的角度继续探讨身体自我与主观幸福之间关系的年龄效应、性别效应、文化效应以及身体自我的可控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340名大学生进行了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探讨了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体育锻炼频率、时间、强度、历史等要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年级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影响;而锻炼强度、历史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影响;进行中、小强度锻炼的大学生或锻炼历史超过一年的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水平显著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