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哲学是动态发展的,因其关涉"人"这个有血有内的生命体,又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升;教育哲学要在宽广的视野中寻求发展的动力,这样才能更有魅力;教育哲学给人性指引航向,从人的内心深处给人以召唤,让现代人在心底有真、善、美生存的空间;教育哲学是在生活中萌生的,生活给予了它生存的养料和动力,为此,教育哲学必须反照、关注生活,使生活简单、朴实.  相似文献   

2.
知识论倾向、演绎式思维以及问题意识的缺乏,既是当下教育哲学危机之表现,也是其产生之原因。而教育哲学之拯救,迫切需要教育哲学深刻的范式转换。直面问题是中国教育哲学当下最高意义的范式转换。"问题"对于教育哲学的优先性关涉教育哲学的本性。走向问题的教育哲学既意味着某种实践论的取向、文化哲学与社会哲学的取向,也意味着生活世界的取向。  相似文献   

3.
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 ,在贯穿教育主体与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两条线索下 ,对教育哲学的功用进行主观预期。具体为 :体现时代精神 ,关注生活实践 ,弘扬教育精神 ;关注人的存在问题 ,追寻教育真意 ;帮助教育者思想成熟 ;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进行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作为一种哲学的教育哲学、作为教育的"哲学"的教育哲学和作为具体的实践哲学的教育哲学三种不同形态(或发展阶段),对教育哲学的实践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阐述了教育哲学的实践性源于对理论的批判,发展对于教育实践问题的关注,并最终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实践哲学。教育哲学的实践性是判断教育哲学是否具有学科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准,也是教育哲学成熟的重要特征之一,集中体现了教育哲学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傅统先是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其知识体系庞杂、教育理论影响深远,本文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傅统先教育哲学理论进行比较性研究,将傅统先所著的《教育哲学讲话》《教育哲学》两本著作与9本中国教育哲学代表性著作以及4本英文教育哲学代表性著作进行对比,以期探究傅统先对中国近代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的贡献,以及在中西方教育哲学学科谱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哲学只有成为人民大众的思想工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方法论功能。《大众哲学》引起的强烈反响,充分显示了哲学的精神魅力,它以关注现实、贴近生活的表述形式,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使之成为人民大众能够掌握的思想武器。它所体现的开拓创新精神,对于我们在新时期探讨哲学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 ,阐述了大学体育与人才培养诸多成因的辩证关系 ,提出了体育哲学的概念 ,并对目前大学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剖析 ,对进一步摆正体育在教育和社会中的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杜威那里,教育哲学产生于教育实践并最终落实于教育实践之中.教育实践是教育哲学的成"学"之本.倘若脱离了教育实践,自根自本,教育哲学就沦为了搬弄概念的语言游戏以及为理论而理论的孤芳白赏.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哲学的根本使命就是守护本真的教育,批判教育的异化.  相似文献   

9.
亚当·斯密认为,教育的性质属于"君主或国家的开支",范围包括对青年的教育和对所有年龄阶段人们的教育,教育由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受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勤勉由薪酬等因素决定,固家对教育负有指导、引导、管理之责。这些思想具有宏大的视野和深遂的智慧,对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论教育哲学的人生视野和社会视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哲学的视野是关乎教育哲学生命力的重要问题.这主要是由教育哲学的学科"自我意识"、教育哲学的学科特性和教育问题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在学科之维上,教育哲学主要将人生哲学和社会哲学作为学科建构和发展的重要参照.教育哲学的核心理念的提出,不应局限在教育领域,而应该从人生哲学和社会哲学中汲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回归”不是重复和还原,而是心灵的一种反思。通过对老子的回归自然、尼采的回归自我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等“回归”现象的剖析,从哲学的角度以批判的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和“人文”的联姻、“理性教育”与“工具教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涉及哲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各个领域,触动的是心灵,对人与世界的关注是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的乡村教育正在遭遇生源、师资、教育文化等多重危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注意对乡村教育的人文关怀,体现教育的人民群众路线,办乡村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教育;注意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体现教育发展在地域上的全面协调,增强教育投入的有效性;注意乡村教育文化建设,体现文化对乡村教育的作用,营造乡村特色教育环境;注意乡村教育实践的特殊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树立创新意识,解决乡村教育的现实矛盾。  相似文献   

13.
近日 ,有幸拜读刘文霞教授的新作《广义创造论———创造教育的哲学理念与实践》(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 0 0 2年 5月出版 ,以下简称“新作”) ,颇受启发 ,颇多感想 ,在此略表一二 ,以示共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的共识。但在不少人的观念里 ,创造是神秘的 ,不可能是普通人的所作所为。“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力教育”等字眼在教育机构尽管不是什么新生事物 ,但长期以来 ,这些话语都难以落到实处 ,创造能力等高层次素质仍被视为少数学生的专长 ,似乎对多数学生而言 ,创造能力是不可能有的。对此 ,“新作”从一种实…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哲学角度来看 ,教育不仅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 ,更是社会进步的文化机制。教育在社会主体以及社会结构的生成发展进化过程当中 ,并非第二性的东西 ,而是一种内在机制和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5.
墨家教育哲学具有显明的现代性特质,因其精神内核与现代性暗合共通。墨家教育哲学的核心是"教天下以义"。"义"是管理国家和人间世俗事务的通行规则,其培养目标"义人"可以获取可见物质利益和外部社会奖赏。墨家教育教导人们彻底投身于人与人共同生活的世俗世界,脱离古典教育把人的心灵引向美好高贵事物的范畴。墨家教育哲学中的实用理性取向,教育承诺实现人的功利价值和理性,为"尚同"国家培养适用人才的政治抱负,都暗合共契于教育现代性的价值诉求。以已经完成的墨家教育哲学,去反思尚未完成的教育现代性问题,应当能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杜威和毛泽东虽然分属不同的阶级阵营,立场观点迥异,但都致力于旧教育的改革,努力探索并躬行"知行合一观"和"平民主义教育"的教育哲学。从思想渊源上分析,杜威的教育哲学基础是以"经验"为核心的自然主义,而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则是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建构的。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不仅是近代以来少有的自成体系的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家。冯友兰哲学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理学体系就是他的教育哲学。冯友兰教育哲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主张新学代替旧学、系统地提出自己的大学理念并试图创办成功的大学、倡导教育应该"为学术而学术"和"为人民服务"、重实践行、提出"无形教育"的重要思想等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的划分既有时序上的展开性,又有时间上的重叠性,具有各自明显的特色。影响冯友兰教育哲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过其自述的"若惊道术多迁变,请向兴亡事里寻"的社会原因外,还有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和西方现代的教育理念。探讨冯友兰教育哲学思想既是冯友兰思想研究不断深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现代教育思想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8.
理想信念问题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理论功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高校的哲学教育 ,应为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铸造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为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正确的思想导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高校哲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指出了高校哲学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哲学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哲学教育需要担当一定的重任,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然而,我们的教育方式多数还只是传统传接型教育,这就无法将哲学教育的特点和功能很好地发挥出来。高等院校的培养方式是要结合起大学生哲学教育和创新能力,在对大学生进行哲学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