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信息社会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文章分析了当2010—2020年世界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基本完成“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时,将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人际交流、传播媒介的改变,社会结构的改变,信息生态问题突出。这些新事物和问题的提出,国内外学者对信息社会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必将推动一门新学科———信息社会学的产生。文章最后论述了信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
阅读行为具有的社会性是运用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前提,现代阅读的社会化普及是全民阅读的基础条件,阅读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进步重置全民阅读的结构,使“读者”和“阅读”成为中心,阅读的组织及其活动传导全民阅读动力,阅读的社会保障满足全民阅读最基本的精神文化、知识信息需求,阅读的社会控制规范全民阅读的内外秩序,阅读与社会的互动可以实现全民阅读的目的,而阅读的调查监测评估能使我们及时掌握全民阅读的成效,并使之不断完善、优化。这是一个符合逻辑的认识管理全民阅读活动,促进其良性循环并不断升级的理论框架,既有社会学的理论依据,又有中外全民阅读的实践基础;既有学理,也有方法;它照顾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3.
徐丽芳 《传媒》2021,(1):77-78
阅读是一种个人化的认知行为,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人群和社会的文化活动和现象.阅读首先是一种精神活动,但其所倚赖的生理基础和其所伴生的消费活动都是物质维度的;阅读是社会成员自组织的利器,但也是开展社会控制的有效手段.《阅读社会学》一书从社会学视角研究阅读,深入、系统地揭示了阅读作为一种复杂人类活动所具有的丰富维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学期刊论文数据引用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社会学研究》和《中国人口科学》2003~2014年间每年第1期刊载的论文为样本,对其数据引用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我国社会学领域期刊论文的数据引用现状,比较了不同期刊的数据引用行为,统计了领域内论文数据引用的频次分布及高数据引用论文的特点。研究发现社会学领域内数据引用行为较多,引用不规范的情况大量存在。各种年鉴及人口调查资料是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但其中的不规范引用也相对较多,而对已发表的论文中数据的引用,其引用行为通常较为规范。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社会学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社会学是图书馆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它在我国有关专业目录上早已榜上有名,但一直对它研究甚少.多年来,人们只是停留在以图书馆社会现象为背景的一些零星研究上,极少把图书馆社会学作为一门完整学科来系统研究.文章论述了图书馆社会化的早期理论研究、图书馆社会学的概念、图书馆社会学研究的内容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制约我国图书馆社会学研究的三大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当前图书馆社会学研究的三个难点进行分析跨学科研究本身存在的问题;图书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针对图书馆研究的社会学研究严重滞后。提出顺应社会潮流和社会学发展趋势,构建新时期新的图书馆社会学。  相似文献   

7.
以齐马提出的文本“互文性”为基础,麦肯锡的文本社会学强调文本包括书籍以外的其他非书籍的物质形态,而这些物质形态保存了人类社会在印刷、阅读、收藏和校订等活动中留下的各种印记。对文本物质形态的制作及使用过程的历史考察,构成了实物目录学的重要内容。麦肯锡的文本社会学理论将文本的物质形态与文本意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跨越了目录学和文学批评的界限。一方面超越了以格雷格为代表的只关注文本内容的“纯粹”的目录学理论;另一方面指出研究文本形式的表达功能对文学批评的价值。在研究方法上,麦肯锡针对目录学界长期习惯使用的归纳法在逻辑上的不足,提出以演绎法取而代之。麦肯锡文本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对欧美书籍史和阅读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学的框架内,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和传播学这三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同为真实的社会建构。本文从概念范围入手,探讨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传播学在研究的领域上相交的可能;从传播学的分析视角比较不同的知识社会学流派的一般化的异同;探讨三个不同学科的学术研究在认识论上、研究方法上的差异;从传播学和科学社会学的学术实践中考察不同领域的学者如何实现在实践中的交集。  相似文献   

9.
档案学与社会学存在一种互动关系,社会学研究离不开档案,档案学也可以借鉴社会学的研究范式,然而档案社会学虽有萌芽却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本文从概述社会学研究中对档案的利用情况入手,针对档案社会学的发展现状,结合两个学科的共同特征,对档案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信息社会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过程加以介绍,并论述了当代信息社会学以及我国在信息社会学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科学方面产生了许多新兴学科,出现了大量的图书。对这部分书的归类问题,一些同志提出了许多见解,使我们很受启发。在此,我们也试就某些新兴社会学图书的归类问题谈点看法,与同行们商讨。一、宏观社会学、微观社会学宏观社会学亦称“巨型社会学”,首先由法国葛维治在研究中提出来的。系从宏观角度来考察社会,其构想相当于物理科学中的“宏观物理学”。它主要研究大规模的总体的社会现象,探讨人类社群情态现象,试图从交互文化的研究中发现文化的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12.
1990—2008年中国图书馆社会学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对自1990-2008年以来在国内核心期刊刊载的图书馆社会学理论研究论文进行研读的基础上,就对图书馆社会学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思想、概念界定和研究对象、中国图书馆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文统计分析了DCI社会学数据的国家/地区、机构、文献类型、来源出版物、语种分布以及其被引记录数、被引次数、H指数等指标。论文的研究结论是,根据DCI收录的社会学数据分析,目前美、欧、澳大利亚及其机构与出版物社会学数据开放程度高,影响力大;英语语种的社会学数据的开放程度及影响力都要高于其他语种;文献类型为数据研究的社会学数据,广受研究者青睐。  相似文献   

14.
王乾任 《出版参考》2013,(12):41-42
前一阵子,台湾公布了一份阅读调查报告,称台湾每人每年只读两本书,吓坏了一批出版人与文化人,纷纷跳出来反驳。对于这类阅读调查统计数字,我向来不置可否,因为没有太大的社会学意义。比起看抽象的统计数字来判断阅读状况,我更热衷从俗民日常生活里去看老百姓的阅读状况,从自己所身处的日常生活环境观察阅读状况。  相似文献   

15.
微型社会学是以一个小范围社区为研究对象,研究者亲自参与当地的社会活动,进行亲密的观察.由于地区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所处条件基本相同,因此通过对一个小范围社区的调查研究,也能反映出相同地域的基本情况.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微型社会学”概念意指马林诺夫斯基所言的“社会学的中国学派”的特点.费孝通20世纪30年代末的《江村经济》则是微型社会学本土实践的里程碑之作,这是一本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地方民族志.本文尝试从费孝通的“江村”经典研究中,透视微型社会学的具体超越路径,这也值得每一个实地研究工作者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16.
王杰昌 《青年记者》2006,(14):96-97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视频短片因恶搞《无极》而迅速走红网络,《断臂山》的恶搞版点击率在短时间内突破200万人次。在网络时代,我们如何利用社会学原理把握文艺创作与社会的关系?网络时代的文艺社会学是否已经脱离了经典社会学的研究范式?这应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学理问题。一、经典社会学与现代社会的背离毫无疑问,经典社会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阶级、阶层已无法完全解释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新社会形态、现象与问题,其社会分析架构对现代社会多变与异质的特征已失去充分掌握与解释的能力。在今日社会生活形式逐步多元化与个人化的趋势下,经典…  相似文献   

17.
托德·吉特林的《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一文是代表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播学实证研究学派与批判学派开展研究范式之争的经典文献。本文尝试将其置于范式争论和传播学学科发展困境的历史背景中,解读该文对于大众媒介研究的主要价值。文章梳理了以媒介效果为代表的实证研究,自1940年代起,成为美国传播学研究主导范式的因果脉络;并从吉特林的学术旨趣和写作背景出发,揭示其学理逻辑和批判价值——如何评价媒介效果研究在成为主导范式后,对媒介社会学造成的影响。文章认为,《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一文的核心价值在于揭示了传播学科的发展缺失独立性的根本原因——应用性研究领域的主导范式不可避免受权力宰制;而实证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使其难以担当媒介社会学研究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阅读心理学、图书馆社会学理论分析了"公共书屋"受追捧现象.提出"公共书屋"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人们为满足精神文化需求而对公共文化产业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图书馆发挥和提高社会化作用和程度的一种手段,是传统阅读文化与快餐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郜书锴 《新闻实践》2007,(11):61-61
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界在研究传播、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时,大都采用纵向、横向或纵横结合的研究思路,审视传播在社会与文化建构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作用时,还没有人大规模采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传媒·文化·社会》的作者吴飞和王学成采取一种独特、新奇范式的社会学视角,避免了以前的研究在不同方面存在的局限与疏漏,  相似文献   

20.
现代图书馆学流派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民 《图书馆学刊》2001,23(4):54-55,60
在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图书学流派,其中一些代表人物对图书馆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现代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几个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1社会学流派 社会学流派的主要特征是引入社会学研究法,将图书馆置于社会之中进行考察,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记忆”或“社会精神”的移植过程。早期的社会学流派也称芝加哥学派。它在现代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谢拉 (Jesse Hauk Shera,1903~ 1982),它的观点代表着社会学流派的基本特征。 谢拉是继巴特勒之后美国又一位杰出的图书馆学理论家。他毕业于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