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19~120页。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激趣导入。播放茅山风景区的风光短片。师:茅山的风景美不美。生:美。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纷纷自豪地说。)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茅山风景区游玩,好吗?生:好。(个个兴奋异常。)师:那我们该怎样去茅山呢?(投影出示下表。)师:分小组讨论,你准备怎样去茅山游玩?并用算式表示你所需的时间。生1:我先乘汽车到达茅山脚下,再坐缆车到达茅山顶峰,金坛→茅山脚下:乘汽车要12小时;骑自行车要58小时。茅山脚下→茅山顶峰:坐缆车要13小时;爬山要78小时…  相似文献   

2.
薛国强 《中学文科》2009,(3):116-116
茅山,位于江苏南京东南约50公里处,自然景观独特秀丽,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为道教上清派发源地,素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之誉称。茅山,又是中国著名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当年陈毅元帅率领新四军东进抗日,运筹帷幄于茅山,挥戈驰骋在江南,为抗日救国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为茅山增添了无限光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茅山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到实地勘察,发现游客对养生产品的需求很大,市场前景明朗。根据茅山的实际情况,提出茅山道教休闲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项目,给出了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希望能给同质旅游产品的开发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茅山书院     
《学苑教育》2012,(23):F0004-F0004
茅山书院,由处士侯遗创建于北宋天圣(1024),地点位于现在的江苏句容的茅山,是北宋六大书院之一。  相似文献   

5.
《黄庭经》侧重述说了与人体之外的道教诸神体系相对应,在人体内部,包括在"黄庭"中,也存在着诸神体系,这就是"身神"。在宋元明时期内丹学越来越"火"的条件下,它逐步演变成了"丹书",并且逐渐演变成了茅山宗首要经典。《西游记》第一回中的有关描写,不仅是把《黄庭经》作为茅山宗首要经典看待的,而且也是把它作为茅山的独有标志来隐示的。这正是《西游记》第一回以之隐示最终定稿人居于茅山的关键原因。如果说,《西游记》所标"华阳洞天主人校",已经比较明显地暗示了《西游记》最终定稿人居于"华阳洞天"即江苏茅山,那么,《西游记》第一回对《黄庭经》的描写,则进一步暗示了它的最终定稿人居于江苏茅山。《西游记》第一回中的"菩提祖师"形象,也包含着"茅山宗"祖师陶弘景的若干"影像元素"。  相似文献   

6.
名山在古代多与书院有缘。庐山有白鹿洞书院,嵩山有嵩阳书院,岳麓山有岳麓书院,就连人们不多提及的江苏西南部的茅山,也有一个茅山书院……  相似文献   

7.
《黄庭经》侧重述说了与人体之外的道教诸神体系相对应,在人体内部,包括在"黄庭"中,也存在着诸神体系,这就是"身神"。在宋元明时期内丹学越来越"火"的条件下,它逐步演变成了"丹书",并且逐渐演变成了茅山宗首要经典。《西游记》第一回中的有关描写,不仅是把《黄庭经》作为茅山宗首要经典看待的,而且也是把它作为茅山的独有标志来隐示的。这正是《西游记》第一回以之隐示最终定稿人居于茅山的关键原因。如果说,《西游记》所标"华阳洞天主人校",已经比较明显地暗示了《西游记》最终定稿人居于"华阳洞天"即江苏茅山,那么,《西游记》第一回对《黄庭经》的描写,则进一步暗示了它的最终定稿人居于江苏茅山。《西游记》第一回中的"菩提祖师"形象,也包含着"茅山宗"祖师陶弘景的若干"影像元素"。  相似文献   

8.
浅议茅山道教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山道教旅游资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表现形式多样,旅游资源丰富且有特色,对茅山景区的旅游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在其道教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阻碍其发展的因素.本文基于对茅山道教旅游资源特点的分析,进而总结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远知以一百二十六岁的高龄受到唐代统治者和百姓的瞩目,创造着神话般的奇迹;他出身显贵,从小热衷道教,融合佛道的理论开拓创新;他学识渊博,利用自己所学,为历代帝王出谋划策,提高了道教的地位,使茅山派在唐代成为了道教的主流,茅山派的思想意识形态几乎占据整个唐王朝的统治。他重视道教的开放性,广泛游历,惠眼识人,注重发扬广大茅山道,使茅山道派后继有人;王远知为大唐帝国的创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本人又能激流勇退,淡泊名利,其精神境界受到世人的尊崇。  相似文献   

10.
茅山,是我省境内的一座道教名山,也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茅山道教,源远流长。虽然她的海拔只有372.5米,却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用这句话来形容茅山再恰当不过了。从三皇五帝时代第一位来茅山修行得道成仙的中原高辛人氏展上公开始,到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从山中宰相陶弘景,到葛洪炼丹修道创作巨著《抱朴子》……一代代修行者、隐士,他们追寻着老子  相似文献   

11.
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书写的《茅山崇禧万寿宫记碑》,原立于江苏茅山大茅峰与丁公山之间的山凹之中。碑建于元朝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文革期间被损毁,现仅存拓片。  相似文献   

12.
韩茂修  李童 《文教资料》2020,(5):25-26,3
道教作为唐代润州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润州文人的影响极为显著和深远。储光羲《游茅山五首》诗是其久经政治浮沉之后,重新对茅山及其道家文化的审视,以及对其文化精神的揭示。此五首诗不仅揭示出储光羲的道教生长环境,而且表现出其对道家思想的受容。《游茅山五首》的细致阐释,可以发掘出储光羲精神世界的道家内涵和诗歌创作的道家符号。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和谐旅游也提上了日程。茅山风景区在发展过程中与当地社区在用地、就业等方面产生了诸多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实现茅山风景区与社区和谐、双赢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李白作为道教茅山宗的信徒,曾修习过多种茅山宗方术,常常对神仙世界产生幻觉,思维往往具有自我仙化的幻觉特征。这种幻觉思维使其诗歌想象的空间获得了极大的扩张与突破,达到了高度自由的境界,从而形成了超迈飘逸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访谈背景:句容市茅山中心小学位于茅山革命老区。2012年底,句容市茅山中心小学的师生搬进了建筑面积6236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的新的教学综合楼。新教学综合楼内设大中教室20个,各类功能室26个.办公用房12问和一个半地下停车场,是集教学、教研、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建筑。宽敞明亮的教室,配置了崭新的桌椅、先进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设备。楼内美术室、电脑室、舞蹈室等专用教室设施齐备,使老区孩子得以在更加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相似文献   

16.
笔者一直力主古典小说《西游记》是由诞生于关中的全真道道士们推动创作的,其最终定稿者是明代万历时期的江苏茅山乾元观全真道道士阎希言师徒。《西游记》扉页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实际是暗示其最终定稿者是茅山乾元观全真道道士阎希言师徒。  相似文献   

17.
在隋唐至明清时期的笔记小说中,"茅山道士"的形象经历了一个从以正面角色为主到几乎完全成为负面角色的漫长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与历朝统治者对待道教的不同态度以及道教中各个派别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尤其是与茅山上清派自身的兴衰起伏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高资镇属茅山老区.是镇江市丹徒区工业和农业大镇.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距南京城区30多公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人写小说往往隐晦姓名,但常讲究在文本开头和结尾处以隐喻、暗示等方式留下自己真实身份的痕迹。本文在笔者公开发文已对《西游记》第一二回关于其最终定稿人为明代万历时期江苏茅山乾元观全真道士阎希言师徒的有关隐喻、暗示进行破译的基础上,进一步破译其第一、二回和第一百回的隐喻暗示,包括其对当时茅山正一道派的讽刺,对阎希言师徒所在茅山乾元观和定稿人姓“阎”的显示等,进一步证明今本《西游记》最终定稿人就是阎希言师徒。文末还针对有关疑问,说明《西游记》定稿时,文艺作品采用隐喻、暗示等方式非常普遍:阎希言师徒在《西游记》定稿时不署真实姓名.也是政治原因使然.  相似文献   

20.
《茅山志》十五卷,元道士刘大彬撰辑。该书“辑录唐代信奉道教的文士诗文甚多”.“可惜.历代的唐代文学研究者对此注意不够”,为此周建国同志率先发丧《〈茅山志〉纂辑唐人诗文杂论》(《安庆师院学报》1985年第1期),指出“其中有些作品对我们了解唐人诗文里常见的懦、释、道三教合一现象,当时学道文士的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