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推动教育变革,深圳市率先创办云端学校,探索出“1+N”共同体学校新样态、“主讲+辅讲”的云端多师教学新模式、跨校组班的个性化学习新方法、嵌入式同备同研的教研新方式和教师发展新路径。云端学校的新型实践模式,为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择校热、补课热等教育难题,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大规模因材施教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有效推动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新时代育人价值导向,立足区域智慧教育创新实践,从建设智慧环境、应用数字化技术、建构教学范式、实施联动机制四个方面,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其中,“云端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与“教-学-评-研”云端一体化范式是学校深化数字化教学变革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相似文献   

3.
在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下,建设适应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与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教学空间尤为重要。云端一体化概念的出现,为个性化教学空间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基于此,文章首先从教学的环境、数据、资源等维度,分析了传统多媒体教学空间与个性化教学融合所面临的问题;随后,文章阐述了云端一体个性化教学空间的内涵与构建原则,并按照“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云端分析—资源组织”的逻辑,设计了基于云端一体的高校个性化教学空间。最后,文章以中南大学为例,开展了基于云端一体的高校个性化教学空间的实践应用。基于云端一体的高校个性化教学空间的设计与建设,为建设适应教育发展和个性化需求的新型教学空间提供了思路,也为高校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与教育融合不断深入,以“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促进城乡美育教学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当前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存在美育观念相对落后,师资、教学条件不足,课程开设和评价方式单一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研究从互联网空间的特性深入剖析了“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的内在机理,认为“互联网+”可以拓展农村学校美育课程教学场域、补充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资源短板、细化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评价结果、推动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群智协同、构建农村学校美育新型师生关系和促进农村学校美育联动有机发展。基于此,研究进一步从夯实基础设施、优化技术手段、落实发展任务、完善课程建设和健全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的实践路向,以期助力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工作者正确认识与践行“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  相似文献   

5.
“云端课堂”是教育技术快速发展衍生的产物,思政课构建“云端课堂”具备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现代的内在优势,但在课堂系统性、实效性与教师信息素养等方面也存在不足。教学改革的推进,为思政课构建“云端课堂”提供了机遇,同时也面临投入有限及教学环境复杂的外部挑战。文章基于SWOT,从立足内外优势、补齐自身短板、规避外部风险等方面,探索了思政课构建“云端课堂”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1+X证书制度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助推器作用。实施1+X证书制度,有利于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增强全社会职业培训能力、促进国家资历框架的搭建。围绕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目标,落实1+X证书制度,应明确“科学认知是主观前提、多元联动是实践要点、配套制度是重要支撑、物质保障是现实基础”等关键点。从建立“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体系、推进校企“双元”育人、加强学校教育资源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构建证书引进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探索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为全面建设技能型社会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教育”引发了教育范式的结构性变革,传统学习空间已难以承载和支撑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学习空间的变革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对学习空间术语的由来及其内涵进行梳理,并回顾了教育发展史中学习空间以及相应教学范式的演变过程。之后,文章分析了新学习空间观产生的动因,提出“互联网+教育”的新学习空间观,指出新学习空间建立在物质、社会和精神三元辩证的空间认识论基础上,学习空间与教学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分析和讨论了新学习空间在物质、社会和精神三层空间中都呈现出联通与融合的特征。文章最后基于新学习空间观的三层空间维度对当下具有新学习空间特征的教学创新进行梳理与归纳。期望文章为认识和推进“互联网+教育”学习空间变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势头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针对人工智能与高职教学融合出现的一些问题,文章以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与PST框架理论为基础,对“人工智能+高职教育”融合的内涵与模型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影响“人工智能+高职教育”融合的调查问卷,分析了教学法、学习空间、支撑技术三个维度及其11个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联系。事实证明,该研究丰富了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教育的理论视角,为多维度的创新式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如何充分借助数字化推动乡村师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服务,是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及教育振兴的关键内容。基于乡村教育发展的师资、规模、环境等困境,研究提出了云端学校的乡村教育组织形态,探索了云端学校构建的价值基础与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云端学校构建的预期目标与功能预设,并针对云端学校开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环境支持、智力资源供给、服务模式创新、云端与线下教学融合等困境,提出了推进云端学校落地的实施路径,包括“轻应用”环境支持、多元资源供给、数据驱动精准服务、深化资源融合应用以及创新体制机制等,以期为数字化背景下乡村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通过数字技术促进学校形态、育人方式、治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推动学校教育流程再造。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遵循“数字儿童”的内在需求,从学校层面探索在线教育的系统化运作,构建了校本云端学校体系,整体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塑造了“全链条”互联网育人新生态,推动了学校整体性、系统性变革,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晓希 《科教导刊》2020,(1):8-9,27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再度引起关于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以“互联网+”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广泛讨论。本文在我国推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审视“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发展融合现状、不足与机遇,以在线教学资源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将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如何将信息化作为教师教学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教学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有效提升高校教学整体系统效率,着力变革教学组织和评估考核方式,改变目前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现有的教学空间大多为传统教学模式而建,“课堂革命”的提出为教学空间变革创造了条件。剖析新型空间项目变革特征,发现已有变革大多实践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更强调信息技术“赋能”,重新定义课堂和学习形态,并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增进协作分享、提高课堂效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提出了“全空间”变革推动大学课堂生态构建的理论构想,也从普通教室的规模化改造、空间建设与迭代的科学性探索,以及空间应用成效的评价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新型教学空间变革的路径趋向,可为进一步深化空间变革和教学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不仅着眼宏观经济产业变革背景附和智能化时代发展,还立足人才评价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制度支撑。为探究1+X证书制度主体的广层涵盖范围和深层实践样态,拟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对1+X证书制度进行“三类别”行动主体解构、“三层级”行动关系解析、“三黑箱”行动过程网络描绘,从而提出“四步骤”行动转译策略,以展现1+X证书制度主体的联动路径与耦合逻辑,从而助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教育领域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迈进了“数字融合”“数据治理”“数智决策”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学校的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技术驱动学校治理和教育实践的全方位创新与变革。刻画动态数字轨迹、建立教育领域知识模型、提供个性化服务与应用将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落实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将为学校带来的影响和转变,并提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和相应对策,以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行业,很多人说教育是下一个被互联刚变革的对象,其实,变革已经在悄然发生,国家建设的“三通两平台”工程就是推动变革的基础支撑之一。中央电教馆接受教育部的任务,建设“三通两平台”中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建设要求中央电教馆按照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利用云技术实现全国教育互联互通的工作云,能够为全国所有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支撑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重要的突破口,智能技术赋能为其提供了新动能。为探索智能技术助力减负增效的实践路径,文章在分析当前教学实践中低效重负困境的基础上,对智能技术助力减负增效的价值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减负增效相关政策要求与技术应用,文章按照“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课堂变革为核心、以技术赋能为动力”的理路,提出了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减负增效的分析框架,包括总体目标、应用场景、技术服务、基础支撑4个层级和1个保障体系。文章最后聚焦智能技术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智能技术对教学全流程减负增效的作用机理和典型的技术应用场景,为推进“双减”背景下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变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冠疫情下,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技术,把生活搬到了“云端”,支撑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云”空间。一、精准选用网络工具,创建“云”管理推送“告家长书”疫情暴发阶段,教师通过,利用班级多维网络平台推送“告家长书”,推介“疫情介绍”“应对措施”“居家隔离须知”“科学防控方法”,引导家长和学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18.
建构素养本位的新型美术学习空间是核心素养时代的要求,探索学生艺术实践工坊的培育与发展是现实必然。在区域探索中,可以通过架构“三维六环四步”工坊路径,营造“五室一厅”工坊空间,多向度整合工坊课程,有效链接美术学习与学生生活、学校特色、地方文化的融合通道,从而变革美术教学,增强学生艺术创造力、艺术观念和理解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的学校变革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目标,它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行动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于学校变革的研究不仅需要基于教育学立场的理论思考,还需要将其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进行社会学的思考.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恰好为我们深入研究学校变革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社会学视角,通过这个视角,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作为一种“社会事件”的学校变革所具有的真实内涵,由此能更深入地洞察到影响学校变革的社会因素并进而找到促进学校变革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教育”引发教育范式结构性变革的当下,学习空间的重构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反而可能制约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未来的发展。因此,重构学习空间显得越发迫切。结合长沙市一中广雅中学重构学习空间的实践,探究在数字化技术的背景下,如何对学校物理教学空间和现有的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全新的规划和多样化的布局,重构一体化智慧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