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述评与综述的区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强 《编辑学报》1999,11(2):105-107
系统地研究述评类论文的写法及其与综述文献的区别。从述评与综述报道内容的侧重点、作者群、情报学价值、对参考文献的要求、写作格式、审稿要求及刊出周期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提出科研人员应加强对述评类论文的开发和利用,医学期刊编辑应加强对述评类论文的研究,提高述评类论文的刊出水平。  相似文献   

2.
分析临床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如组间可比性差,误用卡方检验,统计数据错误,临床诊断试验类论文统计表不规范,生存分析随访率低等.认为:编辑在初审和加工稿件时应按照实验设计的随机、对照、均衡、重复等4原则审查论文;对于特殊类型的研究论文,还应根据其特点进行审查.提出了审查临床医学论文的注意事项,以期能有助于编辑作好临床医学论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科技论文中数据问题的编辑审读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俊  赵燕  胡小洋 《编辑学报》2012,24(6):536-538
编辑初审及刊后审查中常发现科技论文中存在一些数据方面的问题,有些数据错误甚至很严重。针对科技论文中常见的3大类8小类数据问题,建议编辑按一定的审读程序,综合采用比对全文各处、利用科学常识、审查方法设计、进行简单计算、借助权威软件、依托各种资源等方法来加强编辑审读,以最大化地避免和有效解决科技论文中的数据错误。  相似文献   

4.
针对编辑在初审临床医学论文过程中遇到的科研设计的一些常见问题,如未设立对照、观察指标不合理等,进行相关案例分析及处理.认为在编辑工作中应当重视科研设计中存在的隐形质量问题,提出了编辑初审该类型文章时应重点审查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应用AMLC对动物医学论文的查重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芳 《编辑学报》2011,23(5):416-417
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来稿进行全面查重。统计学术不端论文的类型、不同文字复制比所占的比例及作者的学历、职称、年龄和所在单位性质等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学术不端论文作者的特点,指出在使用AMLC查重工作中编辑应注意的事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周志   《编辑学报》2020,32(3):342-345
作为医学研究论文伦理审查的最后防线,“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给医学期刊敲响了警钟,必须加强对医学研究论文的伦理审查。编辑伦理素养高低影响着期刊伦理审查水平,应按照了解基本的伦理理论、掌握基本的伦理原则、熟悉基本的伦理规范、关注最新医疗技术的伦理要求等基本要求,并通过提升编辑内在素养、改善外部环境、加强编辑伦理实践等相关途径提升编辑伦理素养。  相似文献   

7.
期刊编辑对科技论文创新性的把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杰 《编辑学报》2011,23(3):215-217
基于科技论文创新性对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作用,建立了科技论文评审中编辑缺乏学术创新性把握的危害链,阐述把握科技论文创新性对提高审稿效率、提升期刊质量的重要性。认为编辑应从明确科技论文创新性内涵、建立不同学科分支来稿库、利用网络和检索工具查新、结合通过审读论文的引言、研究内容以及结论寻找创新点这6个方面来把握科技论文的创新性,为完善编辑对论文的审查和筛选职能,优化审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清海 《编辑学报》2018,30(6):617-620
期刊编辑在防范学术不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一即发现问题。期刊编辑可以在EXCEL中验证统计学结果,以发现统计数据造假;可以利用统计检验量分布值与P值对应规律以及区间值与P值对应规律,发现数据造假。这些方法为防范学术不端体系增加了利器,期待有更多学者发掘相关规律与分享成果。如欲发现论文的数据造假,期刊编辑首先须提高数据审查意识,其次应提升统计学素养与能力。发现数据造假,还必须要求来稿提供统计检验量值与精确P值。在论文评议流程中,建议增设数据与统计学审查流程,以加强对数据的把关力度。  相似文献   

9.
医学论文作者单位标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胥昀  田云鹏 《编辑学报》2015,27(3):228-229
近年来,多作者、多单位署名已成为科技论文署名的新趋势.作者单位标注关系到论文责任单位的知识产权.研究生、进修医师论文发表、作者工作单位变更以及多单位间合作是出现作者单位标注不当的常见原因.期刊编辑加强对作者来稿的审查,提高作者的知识产权意识,有助于避免作者单位标注不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考虑编辑初审工作对科技期刊论文质量的影响,从初审原则、内容审查、真实性审查以及创新性审查等4个方面对编辑初审工作进行探讨。强调初审工作应该着眼于把握期刊的办刊方向和办刊定位。分析初审工作与论文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胡伟武 《编辑学报》2016,28(3):249-250
《地学前缘》近些年来从以下4个方面对审稿工作做了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按照新的审稿方式改选编委会;2)按照严格的初审标准初审稿件;3)保证外审稿件能送达最合适的审稿人;4)开辟了“优秀论文快速刊发通道”,缩短了优秀论文的发表时滞.通过这些措施,《地学前缘》的审稿质量及审稿速度大幅度提高,吸引了大量的优秀稿源,为进一步办好《地学前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期刊审稿过程中非统计专业审稿人很难对统计结果进行审核,导致论文中的统计学错误很多。基于Excel的统计分析系统,不需要专业的统计学知识,只要了解一般统计学常识就能方便使用,特别适合期刊编辑部编辑和审稿人员审核稿件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非常实用,对减少期刊论文中的统计错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期刊稿件遴选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锋  黄雅意 《编辑学报》2015,27(6):531-532
分析科技期刊稿件三审制中专家评审环节采用匿名审稿模式和公开审稿模式的利弊,以及编委推荐制对于科技期刊遴选优质稿件的突出优势.认为我国科技期刊在公开审稿模式尚未建立的现阶段,实行编委推荐制与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模式相结合的综合稿件遴选机制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张娅彭  王紫霞 《编辑学报》2020,32(6):652-654, 658
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编辑部审稿工作为例,对以往送审方案的审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差异所对应的原因以及各送审方案的优缺点。优化送审流程,引入青年执行编委参与审稿后,再统计审稿结果数据,对比指出青年执行编委参与审稿的优势。通过赋予青年编委稿件的初筛权、审稿专家推荐权和处理审稿意见分歧仲裁权,探索以青年执行编委为审稿主体,构建更为科学、公正、高效的审稿机制。  相似文献   

15.
建立“编委初筛”环节强化稿件初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敏  董悦颖 《编辑学报》2014,26(1):49-51
《检验医学》为加强稿件初审工作,在审稿流程中引入了"编委初筛"环节。实践证明"编委初筛"可缩短低质稿件的审稿周期,提高审稿质量,对树立期刊良好形象、提升学术水平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编辑流程中对专家审稿意见的分析、反馈与核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昕  王有登  骆瑾 《编辑学报》2008,20(1):22-24
由于专家审稿意见所具有的评价鉴定与优化完善功能,以及审稿意见本身的多样性和涉及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对专家审稿意见的落实贯穿于编辑流程的各个环节,不同环节有不同侧重点:定稿过程重仔细分析审稿意见;文稿加工过程重认真反馈审稿意见;复审文稿过程重跟踪核查作者对审稿意见的答复与处理情况.认为:通过分析、反馈、核查,使专家审稿意见真正落实到文稿中,以增强审稿信息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文稿质量和刊物质量的目的;强化编辑学术意识、发挥编辑主动性是保证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强化编委职能实现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科技期刊编委工作现状的诸多不足,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可以通过加强沟通、增加编委初审环节、实行专业编委会终审制,以及建立编委推荐制这几种途径强化编委职能。并给出实例加以说明。期刊编辑部应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编委的积极性,从而确保期刊的质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核心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公布的17种口腔医学核心期刊创刊以来刊登的被引次数≥40的论文(共计305篇)的期刊分布、论文合作情况、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基金资助及学科分布等进行了分析,为科技期刊编辑部的选题策划、审稿组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行业审稿体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洁  王倩  董应才  吴晓利 《编辑学报》2003,15(6):414-415
针对目前学术期刊审稿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学术期刊行业审稿体系的建议,即:以行业为中心、以学会为基础,建立各学会领导下的审稿机构(审稿委员会),组织专家实施部分审稿工作,审稿委员会与各编辑部原有审稿组织同时运作,使审稿体制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20.
李存葆  张思琪 《编辑学报》2017,29(3):265-267
研究稿件评议过程的所有参与者——作者、编辑部和审稿专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探讨审稿的质量控制,以期帮助参与者特别是新人增强责任意识,规范相关各方的行为,达到共同提升论文学术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