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勤  张震 《教育探索》2023,(3):64-67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辉煌史诗的精神密码,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学理依据在于二者价值导向贯通、思想来向互通、内容倾向融通、行动指向共通。伟大建党精神以其执着精神、担当精神、无畏精神和无私精神为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提供价值引领。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中“讲准”“讲清”“讲实”“讲活”,须坚持教学目标与顶层设计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鲜活史料与活化教法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目前,思政课建设成效显著,但还存在问题意识缺乏、理论脱离实际、育人目标不明、育人成效不显等问题,与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有效路径。坚持问题导向,强调尊重个性,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紧迫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强调使命担当,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有助于涵养目标高远与善作善成的品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要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坚持“三个导向”加强思政课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思政课育人价值;坚持目标导向,把握思政课育人方向;坚持成果导向,提升思政课育人效能。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合格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教学质量高低关乎学生成长成才目标能否实现。OBE成果导向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逆向设计课程框架、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坚持目标导向、强调能力本位、注重绩效评定是OBE成果导向理念的显著特征。运用OBE成果导向理念推动高校思政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它有利于明确学习成果、扩大学习机会和优化授课策略。基于OBE成果导向理念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成果决定而非进程决定、教师主导而非教师主宰、知识整合而非知识割裂等原则,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以此来看,需要从以下着手推动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一是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坚持“线性推进”向“持续改进”转变,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进一步夯实高效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上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指引和现实要求。“老西藏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两者在价值导向、内容倾向、行动指向三个方面高度契合。“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遵循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争当大先生以凝聚“大思政课”育人合力,重塑大课堂以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搭建大平台以强化“大思政课”育人功能,创新大评价以落实“大思政课”育人效度等方面,提升“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融入理论引领,挖掘育人理念,在秉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统一、生活化叙事与权威性阐释相统一、区域性资源与时代化特质相统一原则的基础上,着力构建“课程化”“活动化”“立体化”的教学实践路向,不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7.
“大思政课”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发展的新动态和新形态.实践育人是“大思政课”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体系,要建好“大课堂”、搭好“大平台”、用好“大资源”、讲好“大故事”,注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性互动相结合、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统筹、拓展教学内容与丰富实践教学形式相结合.通过深化育人理念、优化课程设计、统筹教学资源,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8.
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突出问题,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探索构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系统、教学方法多元、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评价科学的思政课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系,将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有机融合,有效提升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和实践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9.
各具特点的地方红色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华红色文化,谷文昌精神是地方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充分挖掘谷文昌精神的德育资源与育人价值,推进谷文昌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第一课堂、实践课堂和科学研究,是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提升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之育人实效,必须遵循大思政、大课堂的育人理念,融入红色文化,贯通两支队伍,"建设一个馆、排演一部戏、开设一门课"之路径,有效推进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论、高校教育理念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学科深相融合发展的逻辑必然。“课程思政”价值旨趣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的立体化育人格局、实现了显性思政和隐形思政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的有机统一。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实现协同育人、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挖掘其它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力,以学科支撑教学,以教学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要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善用“大思政课”能有效提升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奠定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基,“大思政课”教学内容铸造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魂,“大思政课”教学方法夯实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根。践行“大思政课”理念,要因材施教:培养“大先生”,建设善用“大思政课”育人“大队伍”;因事而化:化用新时代“大事件”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因时而进:开展凸显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以及“互联网+”新态势下的思政课创新教法;因势而新:建设“大课程”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学“大平台”,应用协同育人“大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思政课的作用日益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成效显著。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构建“大思政课”,突出实践导向,用好《人民日报》党报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推动大实践,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全方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建好高校思政课“大师资”体系,是回应并满足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的应有之义。应在多元师资力量有机整合与优质育人资源协同联动中,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改善与结构优化。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师资规模与师资质量、师资供给与办好思政课新要求的适配性,以及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同思政课教师素质养成规律这三组关系。紧紧围绕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抓实抓牢“大师资”体系建设,以“大而有为”的“大师资”队伍在助力“大思政课”守正创新中担当践行思政育人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亦是培育新时代青年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高校思政课在教育教学中贯彻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是提升高校思政课对社会热点问题解释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思政课应有教学目标与价值属性的必然要求。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学贯彻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应当坚持落实“八个相统一”的教学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坚持“智慧化”教学平台的应用等基本原则。在宏观层面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引领力,中观层面建立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在微观层面强化具体知识点的讲解。  相似文献   

15.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视野和方向,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激活育人效能的关键场域。善用“大思政课”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从价值、现实、实践等多重维度着手。在价值维度上,以“国之大者”的大胸怀、立德树人的大使命、大历史观的大视野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遵循。在现实维度上,以立足“两个大局”的现实大格局、定格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大成就、聚焦虚拟实践的现实大转向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际遇。在实践维度上,以协同共驱育人打造“大协同”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确立“大先生”定位、完善评价标准构建“大评价”体系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沉浸式“大思政课”教学的开展是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沉浸式“大思政课”教学对拓展思政“金课”建设广度、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温度、加大大学生知行合一力度具有重要价值。高校构建沉浸式“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必须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传统和延展、信度和效度相统一的原则,优化“多课贯通”教学载体、挖掘“嵌入耦合”教学资源、打造“跨界融合”师资队伍,不断推进“大思政课”育人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基于系统思维构建“大思政课”是“善用大思政课”的题中应有之义。“大思政课”是由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诸要素相互作用与相互耦合构成的结构合理、功能有效的大系统,具有鲜明的整体性、耦合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理论特征。立足培育时代新人的新发展阶段,要以系统思维的新发展理念,坚持整体性、协同性、开放性、适应性原则,构建系统整合、要素耦合、资源聚合、系统拟合的“大思政课”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黄玲 《黑龙江教育》2023,(12):40-44
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必然选择。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在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的基础上,华南师范大学“会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坚持“四个统一”原则,即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统一、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相统一,明确落实课程育人目标、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教学的多元方法及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体系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庞晨 《广西教育》2023,(15):77-81
本文阐述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基本导向,提出坚持问题导向以聚焦解决“联动弱化”问题、坚持目标导向以担起铸魂育人职责、坚持结果导向以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实效,不断促进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同向同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陕西科技大学实施以能力为导向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以"红色情景课堂"为载体,以革命文化为内容,将情景教学有效融入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中。通过特定情境创设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