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刍议中华武术对世界的馈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武术以其独特的价值功能和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从体育社会学和体育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华武术对世界体育所作的贡献进行了粗略的论述,并对武术如何更好地推向世界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中华武术价值取向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试图从哲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华武术满足社会需要发展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和论述,并找出了现代社会和人对武术需要的价值取向即中华武术的安全需要价值取向、健身需要价值取向、教育需要价值取向、休闲娱乐需要价值取向、竞技比赛需要价值取向、国际化需要价值取向,以期为中华武术在今后的发展中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使武术在正确的道路上向着满足社会需要、适应社会需要的方向健康发展,让武术的价值在社会中能更大程度地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武术的本体,探究武术价值功能的演变历程和规律,总结武术发展存在问题与核心转向。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历史逻辑和哲学思辨角度论述武术本体走向与价值变迁。研究认为:武术本体是一个"技、艺、道"组成的整体,有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技击属性、军事属性出现了淡化的同时突出了体育属性和艺术属性,并向多元化方向继续发展;武术本体价值的迷失是造成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需要从挖掘武术修身价值、适应社会大环境和回归文化之本等方面实现武术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了解和推广武术有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化哲学视角,对武术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特征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从文化的器物技术层、制度习俗层和价值心理层,分别论述了武术文化与哲学的关系.以期通过对武术文化中哲学思想的挖掘和探究,来进一步深入研究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史料分析、逻辑推理对中华武术结构从军事武术到民间武术的历时性变化,剖析了中华武术在融合中华民族文化基础上所变现出的健身、防身、修身、教化和娱乐功能和作用,这些功能和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生着变革.  相似文献   

6.
论中华武术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华武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 ,武术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试对中华武术的价值作一综合论述 ,以利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有所取舍 ,更加充分地发挥武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试对中华武术的价值作一综合论述,以利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有所取舍,更加充分地发挥武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系统哲学观视野对武术价值进行了全面、深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健身价值、娱乐价值、技击价值、教育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试对中华武术的价值作一综合论述,以利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有所取舍,更加充分地发挥武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农村武术文化生态特征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农村武术文化生态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武术作为当今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它的功能和价值能够得到农村居民的肯定;武术防身自卫的功能和技击特点仍然是武术在农村存在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农村武术的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尚未形成理想的态势;努力构建良好的农村武术文化生态,对武术自身的发扬光大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摘要:社会的价值需求是文化存在的依据、发展的动力,当前“中国梦”对各种文化发展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一个重要分支,理应承担起一份责任,以自身价值功能助推“中国梦”,当然它也为处于茫然期的传统武术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动力。运用口述史方法和文献资料法对传统武术社会价值与“中国梦”的价值需求主要契合点、“中国梦”视域下传统武术社会价值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回归的传统武术是保护自身文化安全的基石,符合“中国梦”文化安全的要求;繁荣的传统武术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动力,符合“中国梦”文化复兴的要求;传统武术的多元价值功能能够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符合“中国梦”之“人民梦”的要求。要实现助推“中国梦”,首先,传统武术需要文化自醒,确立主流文化地位;其次,从传统武术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出发,做好传统武术发展的顶层设计;再次,从技术和理论两个层面入手,规范拳种及其内容体系;最后,彰显传统武术的文化、教育价值和健身功能,采用社会普及与精英传承、传播并行的模式。研究结论对传统武术助推“中国梦”及其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伴随着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时代的有序开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迅速步入创新性发展新阶段。基于此时代背景,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文化学、历史学等理论知识,对国家意志、社会需求和文化发展国家战略诉求下的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理论命题进行了学理上阐释。研究认为:现阶段中国武术研究理应从“文化自信”的立场出发,强化中国武术是一种文明的新理念;从“文武兼修”的价值出发,重拾中国武术“武以化人”的教育意义;从“健康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回中国武术健康促进的主体功能。而重新认识和发现中国武术的本真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拓展和社会责任担当,务必从“文化自信”的立场出发,重新认知“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从“提振精神”的意义出发,重新采撷中国武术“武以化人”的意义和价值;从“文化惠民”的价值出发,重新找回中国武术“健康促进”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发展的困境与文化认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武术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文化认同为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在首先论述了文化认同作为一种粘合着中国武术生存纽带的力量后,继续分析了导致当下武术发展危机困境的内因与外因。研究认为:随着社会的变迁,原有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的变迁对中国武术旧有的功能和价值的遮蔽是导致其认同困境的重要内因之一;西方现代体育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冲击以及中国武术对西方体育的"追赶"与"效法"则是导致其发展焦虑的重要外因。最后指出:在体育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倡导文化间的对话,进行文化上的输出,而不应过度地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满怀旧的情结。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理论分析法、逻辑归纳法、演绎法和类比法,探讨了中医学和武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交融。指出武学在中医学的影响下价值和功能得到丰富和转化,传统武术桩功在武术功能丰富和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养生方法的角度,结合传统武术桩功的特性,阐释了传统武术桩功"治未病"和"治已病"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当前,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概念与关系问题已成为武术理论研究的焦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界定了竞技武术、传统武术、中国武术的概念,探讨了当代武术发展中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矛盾冲突与规避路径,以及二者的当代价值定位。研究认为,涵盖现代武术和传统武术两大内涵于一体的中国武术概念界定法存在缺陷,而“广义”与“狭义”的分别界定法较为妥当;竞技武术套路源自“舞”的表演属性而非“舞”的练功属性,竞技武术散打、竞技太极推手、功法运动源自传统武术中的练功方法,如此认识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关系,是规避二者存在矛盾和发展冲突的有效路径;竞技武术三个运动项目虽然源自于传统武术的打、练、演三项主体内容,但却算不上是对传统武术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和发展。竞技武术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好体育化道路,发挥体育竞技的价值,传统武术则应该坚持“打练结合”的武技、武道修炼方式,发挥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术散打职业化发展是武术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散打改革的必由之路。为加快推动散打职业化发展步伐,释放武术散打商业价值,拓展武术产业经济,特展开对中国武术散打职业化发展路径的研究。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散打职业化发展进行探析,并具体从人才、管理、赛事三个制约中国武术散打职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展开研究。研究认为:人才是中国武术散打职业化发展的根本支撑,并应着重培养运动员人才、经纪人才和管理人才;管理是中国武术散打职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并应成立职业散打组织、建立面向市场的运行机制、赋予法律保障;赛事是中国武术散打职业化发展的市场动力,并应改革规则赛程、打造品牌赛事、保障赛事稳定。  相似文献   

17.
摘要:以模因论和文化结构层次理论为依据,以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拳四大拳种的典型技术动作为主线,以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武术流派的功法、套路、格斗形式为载体,以与武术“技术”特征和“攻防”特色相关联的文化因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化组学量化与逻辑思辨相结合,田野调查与结构式访谈相结合,专家甄别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挖掘、提取、筛选、凝炼对中国传统武术理论体系形成、发展、演变以及不同拳种拳理、拳法、拳路、拳势(式)等形成起统摄作用的文化基因,建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基因谱系理论模型。结果显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基因谱系结构模型由“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拳理基础”“技击思想”“德行思想”“审美情趣”六个维度所涉及的24个文化基因组成。六维度结构模型既能鲜明的体现出中国武术的文化特性,也可为解释中国武术的文化特色提供较为满意的答案。对认识武术文化基因,彰显武术文化特色,守护武术文化家园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还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共同文化基因和特色文化基因、武术文化基因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8.
传承与嬗变:中国武术传承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术历经千年而延绵不断的令人羡慕的生命力,是武术传承文化在延续其跳动的生命脉搏。师徒传承是历史上传统武术延绵不绝的主要生命形式,并至今存留在广大习武群落中,尤其在农村习武人群中;在武术进入学校教育后,产生了师生这种新的传承方式,学校武术教育正成为当代武术传承的文化主阵地;在进入21世纪的和谐、休闲时代,武术修身养性的功能价值得到空前放大。师徒、师生、师友的多元传承方式将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长期共存,各自承担的任务及其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当代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关系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性视角解析当代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之间关系。认为,中国武术、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之间关系是"一体两面";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在物器技术层、制度习俗层和心理价值层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这种分离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国武术现代转型过程中,竞技武术的思维和运作模式逐渐被纳入西方体育模式,使其与传统武术沿着不同的发展理路,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武术:保存、保养和体认生命的学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武术是一个动态演化的概念,目前武术临近的属概念是体育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质疑。本文在考察了武术界的心声、中国文化的特点、武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武术的功能等基础上认为:武术是中华民族主要用技击技术来保存、保养和体认生命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